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誨汝知之止是知也。精義 伊川解曰:人苟恥其不知而不〔求〕問,(知)是終不知也。以為不知而求之,則當知矣,故云是知也。[1]○謝氏曰:‘知之為知之’,可以知,不可以不知者也;‘不知為不知’,不可知,不必知者也。知死生之説,鬼神之情狀,在衆人則以為不可知者矣,然而在學者苟不知此,則豈非闕歟?千歲之遠,六合之外,則衆人有以不知為愧者矣,在學者儻不知此,則亦何害於道?儻能别識於此,亦可謂能充是非之心矣,故曰是知也。或問 程子之言實矣。范氏引禹之行水為言,則讀‘是知’之知為去聲,恐未安。謝氏之説則新矣,然非本文之意。其曰‘能充其是非之心’者,似亦以知為智。周氏直以為智,亦若范謝之云也。説統 二‘為’字重看,乃心中體認知不知自家心裏明白之意,重不知邊,勿平看。增訂 聖學説知便知義理,不指心體。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