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据1987年全省土地资源统计,全省共有8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46个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和75个三级土地利用类型。
1.耕地。面积为629.8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11.09%。1990年全省耕地亩均农业生产值384.41元,粮食亩产289公斤。耕地单位产量、产值均高于全国水平。
2. 园地。面积为51.53万公顷,占总幅员的0.9%。主要为果、茶、桑园地。园地集约化经营程度提高的潜力很大。
3.林地。面积为1 949.53万公顷,占总幅员的34.38%。199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19.2%;中幼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9%。近期内,灌木林地、次生林地及砍伐迹地的更新及植树造林任务相当繁重。
4.牧草地。面积为1 817.8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32%。全省一类优良草场面积占总面积的25%。全省每0.53公顷草地可养一个羊单位,每公顷草地生产牛羊肉4.5公斤、牛羊奶13.1公斤,均低于全国水平。
5.城镇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30.0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2.28%。1987年底,全省有19个城市、602个县辖镇,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8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54平方米;村镇及农户住宅用地48.78万公顷,人均16.17平方米;独立工矿用地11.17万公顷。现有城镇、乡村农户及工矿用地,今后通过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6.交通用地。面积为58.86万公顷,占总幅员的1.05%。公路通车里程93 666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 723公里,水运通航里程9 122公里。交通运输用地的综合效益较差,数量与质量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7.水域。面积为169.53万公顷,占总幅员的2.97%。其中天然河流占2/3左右;可供养殖淡水水面60.73万公顷,利用率为42.1%。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亿千瓦,可供开发电量0.92亿千瓦,居全国首位;目前仅开发200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2.18%。四川水能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淡水养殖业发展也有很大潜力。
8.未利用土地。面积为627.5万公顷,占总幅员的11.07%。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