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改革运动
1949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成立。4月22—23日,河南省第一次代表会议即把土地改革确定为当时农村的中心工作之一。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驻地开封。中共中央华中局专门召开河南省委会议,提出河南应以乡村为工作重点, “一切为了土改”。6月,在中共河南省委召开的土地座谈会上,对土改的方法、政策等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在许昌地区及洛阳、郑州的重点乡村进行土改试点。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点,结合面上的具体情况,省委于9月10日制定了《河南省土地改革方案》。1950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全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河南省的土地改革是分三批进行。第一批是从1949年冬至1950年春,在洛阳、许昌地区的临汝、宝丰、鲁山、禹县、襄县、叶县等11个群众基础较好的县进行,参加土地改革的人口约400万。这批土改范围小,干部队伍配备得力,正确地执行了中央规定的“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具有典型示范的性质。第二批土改是在1950年初,在南阳、潢川、新安、孟津、巩县、荥阳等33个县进行,人口1 400多万,于当年6月底结束,经历半年时间。由于运动开展的面比较广,群众基础不平衡,这批土改存在相当多的“夹生”现象。第三批是从1950年秋开始到1951年春结束。第三批包括灵宝、西华、扶沟、偃师等43个县和6个城市郊区,其中包括黄泛区和调整区。这批土改是按照1950年1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河南省政府制定的黄泛区、调整区的土地改革方案进行,比前两批取得的成效更为显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河南省土地制度改革条例》规定,这次土改的基本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牛、农具、粮食及房屋,分配给无地的农民,中立富农,并给地主留下一份土地和生产资料,使地主能通过劳动转变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同时,将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地主、旧式富农埋在地下的金银财物,一律不予追挖,允许他们投资于工业、农业和商业。坚决保护民族工商业。地主、旧式富农兼营的工商业不得没收。农民对地主可进行诉苦、讲政策的斗争,不准乱打乱杀。对破坏、违抗土改法令的分子,由人民法庭依法治罪。对知识分子,包括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均采取团结和争取教育的方针。
河南省人民政府根据黄泛区和调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黄泛区土改方案和调整区土改方案。黄泛区包括豫东20个县,土地66.7万多公顷,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在1938年扒开花园口给河南人民制造的巨大灾难。后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开垦,已逐渐恢复。这里土地占有状况和阶级关系比较复杂。土改方案将黄泛区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第一类地区灾情较轻,恢复较早,各阶级土地占有数已恢复泛前状况,这类地区的土改依照中央颁布的土改法进行,但以分配土地为主,地主阶级的其他生产资料不动或少动。第二类地区是进行过“中间不动两头平”或“绝对平分”的急性分田地区。这类地区土地已大体分配,农民的土地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个别乡村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未打倒,存在土改不彻底,分配不合理现象。这类地区在过去政策的基础上,参照土改法的新精神适当调整,确定地权。除土地外,其他生产资料一律不动。第三类是解放后曾执行“谁开垦谁种谁收”政策的地区。这类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已经起了重大变化,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已不存在。这类地区不再进行土改,用适当方法解决无地或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
对于调整区,由于有的恶霸及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尚未打倒,对有的地主的土地没收还不彻底,有的房屋还未分配,少数农民还有土地要求,因而土改方案确定的调整方针,一是打倒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二是对土地作适当调整,填坑补缺。
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土改的重大意义,正确贯彻执行土改的方针政策,协助农民协会完成土改任务,省、地、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派出大批机关干部,大专院校的师生、民主党派成员等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分赴各个乡、村,投入这场空前规模的斗争。各个村的土地改革,一般都分八个步骤进行,即:
❶宣传土改,调查情况。土改队员通过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发动农民“吐苦水”、挖穷根、算剥削账,讨论“谁养活谁”,宣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政策水平。
❷组织力量,整编队伍。对在剿匪反霸斗争中建立的农会、民兵等组织进行审查、整顿,清除混进去的坏人,建立贫农小组、贫农团,召开贫雇农代表会,成立农代会、村民委员会,领导群众搞土改、搞生产。
❸诉苦划阶级,分清敌我,明确斗争目标。工作队员向群众宣传分析农村阶级的政策,通过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学习、掌握划分阶级的标准,然后进行试划。先把地主富农成份划出来,分清阵线,然后再在农民内部划阶级,为分配土地创造条件。
❹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财产,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
❺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❻建立健全各种组织,搞好组织建设。建立与健全青年团、农民协会、民兵、妇女联合会等组织,民主选举村长,树立农村的贫雇农当家做主的政治优势,巩固工农联盟。
❼发土地证,确定产权。
❽转入生产。
总的来说,河南省的土改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中共河南省委制定的路线、政策和具体方案,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如第一批土改地区有10%的乡村有夹生现象,第二批有30%的地方搞得不够好,第三批开始有“和平分田”倾向,后来部分乡村又产生大轰大嗡偏向和违法乱纪现象。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圆满完成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任务,河南省又进行了土改复查。1952年1月18日,省委发出《关于当前土改复查运动的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加强领导,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指导运动健康发展。土改复查的任务,一是补土改不彻底的课,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打倒敌人,解决遗留问题;二是进行民主建设和思想建设,搞好自我教育和民主团结。1952年底土改复查工作顺利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