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国营粮食系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国营粮食系统

(一)国营粮食系统

国营粮食系统的粮油加工能力,是在接收敌伪财产建立国营经济的基础上,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将私营加工业合并为国营企业,而发展起来的。管理体制由分散型逐步改变为集中型。60年代,吉林省调整了粮油工业布局和生产能力,全省粮油加工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改革生产工具,促使企业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和连续化作业发展。7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调整了工业布局,增建了一批新厂,老厂更新了设备。米、面、油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油脂生产采用了浸出法工艺,提高了出油率,为国家增产了油脂。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粮油加工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多渠道经营,在完成国家计划加工外,开展了自营和议价经营。这期间,全省大部分粮油加工企业,采取国家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的办法,进行了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部分加工企业还增加了熟食品生产线,从而大大增强了粮油加工企业的活力。经过技术改造,企业升级和标准化管理,粮油加工企业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产值、利润大幅度增加(表5-5-1)。

表5-5-1 1949—1990年国营粮食系统粮油加工能力情况表

年 度粮油加工(吨)
粮食加工能力植物油产量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842 479
976 627
1 060 039
1 157 547
1 288 948
1 395 123
1 398 894
1 292 556
1 422 577
1 537 933
1 447 100
1 581 074
1 661 316
1 750 902
1 516 868
1 528 246
1 532 403
1 494 320
1 519 285
1 507 526
1 579 686
7 583
13 374
12 607
17 599
23 016
25 132
26 202
22 792
25 677
23 129
27 590
36 852
33 086
33 489
35 452
35 147
32 729
31 227
37 117
35 131
43 520
年 度粮油加工(吨)
粮食加工能力植物油产量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 613 982
1 742 296
1 788 785
1 838 523
1 902 961
1 876 529
2 080 059
2 120 473
2 403 397
2 764 551
2 670 925
2 554 180
2 609 364
2 566 416
255 219
2 530 206
2 595 729
2 723 193
2 974 750
3 169 859
3 219 310
33 859
40 500
43 052
45 737
55 634
54 378
57 214
53 962
57 730
72 995
72 166
75 527
91 853
106 033
116 110
125 408
129 073
139 151
151 225
145 973
158 722
☚ 一、加工能力   1.制粉 ☛

(一)国营粮食系统

(一)国营粮食系统

1949年,全省的粮库和粮栈(站)149处。由于多年战争,许多储粮设施失修,加之旧粮库容量小,全省粮油储存能力严重不足。当年的公粮15万吨只能露天保管,个别地方出现粮食发霉情况。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建粮库22处,以缓解储粮矛盾。1950—1952年,又建粮库24处。1953年,根据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权集中情况,建粮库28处。同时在边远的工矿林区及沿江设临时性接收征购粮栈点10处。粮库和栈点可接收公购粮366万吨。当年还在长春、公主岭各建一油囤,囤容量均为200吨。1954年,全省建粮库25处。1955年,粮食丰产,当年粮库建设速度很快,全省建96处。同时进一步完善长春小南粮库,延边八家子、磐石黑石粮栈配套工程,并建简易库7处。1956—1957年,全省建粮库36处。至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旧粮库和粮栈(站)基本被淘汰,新建粮库总数288处,全省库容能力达51.4万吨,占平均粮食保管总量的56.2%。储油设备长期保管能力达0.9万吨。
1958—1962年,粮食仓储设施平稳进展。全省共建粮库157处。在此期间,长春、德惠、开通、洮南等地方还建10处国家储备库,仓容200万吨。
1963—1965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粮仓建设步伐放慢,3年间建粮库仅19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全省共建粮库43处。从1969年开始,吉林省大力推行土圆仓建设。当年全省建设土圆仓301座。当时,省粮食局对仓型、位置、结构、样式、规格、容量提出了统一要求。截止1976年,全省共修造土圆仓14987座,仓容量100万吨,总投资2072.6万元。
1978年开始,粮仓建设投资加大。1978—1980年,共投资711.9万元,主要用于中转库和储备库建设。从1981年起,国民经济进入第六个五年计划,仓场建设投资额剧增。1981—1990年的9年间,国家和省里共投资21577.5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6 875万元。共建粮库201处,增加仓容34.2万吨。“七五”期间,5年建设粮库是“文化大革命”10年的1.3倍。至1990年末,全省仓库已有698处,占地54万平方米;仓房(立筒、砖圆、钢板仓)794个,容量为373.6万吨。其它仓(房式、罩棚)面积190.2万平方米,容量达333.2万吨。至此,全省粮食储存能力(包括露天储存)达1 225万吨。油罐(池囤)255个,容量33898吨(表5-5-5)。

表5-5-5 1981—1990年粮库、仓房情况

年度粮库总数
(座)
粮 库 仓 房
总占地面积(平方米)仓房总容量
(吨)
立筒、砖圆、钢板仓房式: 罩棚及其它仓仓房投资额
(千元)
合 计其中: 生产
性占地面积
个数容量
(吨)
面积
(平方米)
容量
(吨)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364
564
585
637
642
672
677
684
685
698
33 157 223
33 304 877
34 960 975
69 646 029
42 364 417
46 981 982
48 841 595
50 107 587
50 287 455
54 243 624
2 489 266
2 506 579
2 492 321
2 876 258
2 866 645
3 227 228
3 309 293
3 489 101
3 518 254
3 757 721
1 945 793
2 014 242
2 124 991
2 304 898
2 736 305
3 243 131
3 448 214
3 618 243
3 634 197
3 735 998
354
351
378
393
466
803
791
615
742
794
77 005
80 215
113 768
130 460
202 604
265 857
332 045
340 550
367 740
403 802
1 213 500
1 245 525
1 274 311
1 337 007
1 455 799
1 701 497
1 763 193
1 860 164
1 879 884
1 001 797
1 868 788
1 934 027
2 011 223
2 174 438
2 533 701
2 977 274
3 116 169
3 277 693
3 260 907
3 332 196
9 690
10 569
12 165
15 168
36 117
212 269
235 451
257 644
252 595
279 272
☚ 二、仓储能力   (二)供销社系统 ☛

(一)国营粮食系统

(一)国营粮食系统

1949年,吉林省为完成粮食调拨任务,开始组建粮食系统的运输组织。当时省内汽车很少,全省市、县粮食局、粮食公司和100多个较大的粮库(栈)普遍成立了以畜力胶轮大车为主的车队,每个车队,多则二、三十台,少则十几台,一般中小粮库(栈)也有三五台。据估算,50年代,全省粮食系统约有畜力胶轮大车1 500台左右。依靠这些运输工具,在粮库与车站之间倒运、集运粮油和进行市镇内外的短途运输。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胶轮大车开始被淘汰,逐步为汽车所代替。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拨给吉林省粮食厅解放牌汽车100台,分到各地区粮食局(处)。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省粮食厅汽车大队,6个地区分别成立了汽车队。1960年,粮食部为缓解粮食运输紧张局面,成立了粮食部直属汽车大队,其中:第二中队的300台汽车,常驻吉林省公主岭和前郭两地,协助吉林省运输。1962年,粮食部将第二中队车全部下放给吉林省粮食厅,并与省粮食厅汽车大队合并。从此,全省内地非铁路沿线粮点,在省交通部门大力协助下,粮食集运基本上不再使用胶轮大车。“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省粮食厅汽车大队被撤销;汽车全部下放到各地区和市、县粮食局管理。1973年,恢复了省粮食局汽车队。全省粮食系统汽车由400台发展到680台,年均运输粮食130万吨左右。经过10多年的更新、改造和发展,到1990年,全省粮食系统共有各种载重汽车1 178台。日本进口载重汽车占总车数的75%以上。另外,全省还有油罐火车27辆,油罐汽车45台。
1984年,省粮食厅还从日本购进载重5 000吨货轮两艘,用于大连—广州之间的往返运输。
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短途粮食运输,到1990年,全省粮食基层单位还增加了28马力以上拖拉机630台,28马力以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1 905台。从运力上看,基本保证了全省粮油运输的需要。

☚ 三、运输能力   1.铁路运输 ☛
000167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