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湖南省土地利用有其独特的特征及不同的分布规律。
1.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明显。湘北耕地集中连片, 垦殖率为30%, 平原地区达40%以上。耕地中水田占75%, 旱地占25%。水面广阔, 占10%, 湖区占30%~40%。林地以防护林为主, 草地面积很小。湘中垦殖率为17%, 长衡盆地达40%。平原耕地多沿河流分布, 水田属平田类型、丘岗区的山冲谷地是农田的主要分布区, 水田属冲田类型,坡地大都辟为梯田。林地占56%, 但疏林、荒山面积大, 水面占1.7%。湘南垦殖率为13%, 旱地占耕地的19%。丘岗及河谷盆地农田以峒田为主要类型,山地以冲垄田为主。林地占66%, 以用材林为主,低山丘陵油茶等经济林占有一定比重。宜林荒山、宜农荒地、宜牧草地及疏灌林面积大, 发展农村牧业生产的土地潜力是全省最大的地区。湘西垦殖率最小, 只占10%。河谷平坝及山原的耕地比较集中,高山峡谷则小块分散, 以梯田、梯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上的水田占37%以上。旱地占耕地的28%以上,林地占73%。湘西南以用材林为主, 湘西北是以油桐为主的经济林区, 草地面积为湖南省最大的地区,占16%。
2.土地利用集中程度较高。湖南省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雪峰山和南岭山地, 油茶主产湘中丘陵, 油桐主产武陵山地, 茶叶主要分布在临湘、安化、桃江等多雨地区及环湖丘陵和涟邵丘陵, 温州蜜橘主产雪峰山、祁邵一带和长、衡、株、潭等城市郊区。棉花的74.3%、麻类的94.3%、蚕茧的50.4%均产于洞庭湖区, 稻谷的70%以上、水产的80%以上产于洞庭湖平原和湘中丘陵盆地。烤烟主产湘南, 甘蔗主产湘北和湘南。
3.土地利用组合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是:
(1) 环带状结构。如洞庭湖中部以捕捞渔业和芦苇为主, 滨湖平原以粮、经、渔生产为主, 外围低山林粮并重。
(2) 立体型结构。如武陵山地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水田农作带——农作、经济林带——用材林带——灌丛草地带, 具有分层利用的特点。在山原地区, 顶部为农作、经作用地, 山腰为林地, 谷地很少有农田分布。
(3) 镶嵌式结构。多见于山丘地区, 山岭和谷地相间排列并重复出现, 谷地主要为农作带, 丘岗多为梯田旱土, 种植水稻、旱粮和果茶, 山地有经济林分布, 用材林占较大比重。
(4) 同心圆式结构。为城郊用地类型, 其中心为城市用地, 近郊以菜为主, 菜、鱼、果结合, 远郊为茶果粮油兼作区。市辖县以粮油生产为主, 鱼、果、经作、林业用地亦占一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