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贾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贾耽730—805唐大臣、地理学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累进至汾州刺史,有政绩。召授鸿胪卿,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建中三年(782年)讨平梁崇义后,召为工部尚书。旋为东都留守,迁义成节度使。贞元九年(793年),进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曾建议削平藩镇,德宗不能用其谋。终官检校司空、左仆射。性嗜书,尤悉地理之学。勤于搜集资料,任鸿胪卿时,常会见各少数民族使者,每见必洵问各地风俗、山川、物产等情。采用裴秀制图法,绘成《海内华夷图》、《陇右山南九州图》;撰有《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吐蕃黄河录》等。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登第。《全唐诗》存诗一首。 贾耽730~805字敦诗。沧州南皮 (今河北南皮)人。天宝(742~755)年间举明经,后官至检校司空左仆射。嗜读书,阴阳杂数无不通晓,尤精地理,著有多种地理图,并有《备急单方》1卷和《医牛经》1卷,均佚。其四世孙贾黄中,为宋初名臣,曾主编《神医普救方》。 贾耽河北人。唐朝官员,精于地理之学,著《四夷十道记》。主要内容存于《新唐书·地理志》。 贾耽 079 贾耽730—805唐代地理学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曾任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主持四夷往来朝贡,经常接触外国使节及使外归来的人,注意边疆山川风土。奉德宗命绘制全国大地图,在采访到有关域外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裴秀 “制图六体”先绘制成《陇右山南图》1轴,另撰《别录》4卷及《吐蕃黄河录》4卷。他充使魏州、汴州,出镇东洛、东都时,获得许多中原地区的地理知识。贞元九年(793)登相位,能够查阅到保存于朝廷的各种地图和地理知识。至贞元十七年(801),终于完成了久已计划绘制的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1轴。以颜色区别古今地名,开创地图史上以朱,墨分注古今地名的先例。此法后人沿用,直至清末。此外还写有《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等。 ☚ 玄奘 李吉甫 ☛ 贾耽730—805唐宰相、地理学家、方志编纂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累官至鸿胪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右仆射。好地理学,勤于搜集有关边疆山川、风土资料。曾绘制《陇右山南图》奏报朝廷,作为用兵经略、收复失地的参考。纂有《贞元十道录》等。 贾耽730—805唐代大臣、地理学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初任汾州(今山西隰县)刺史,后迁鸿胪卿,主持各族往来朝贡事宜。德宗时居相位十三年。好地理学,常向边疆少数民族使臣及出使各国使臣询问各地山川风土,搜集各方资料,用裴秀制图法,撰成《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石山南图》、《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及 《吐蕃黄河录》等。其中《海内华夷图》被后人缩成《华夷图》、《禹迹图》,刻于石山,今存西安碑林。 贾耽730—805唐地理学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代宗时,历官汾州刺史、鸿胪卿、山南西道节度使。德宗时,曾任东都留守、滑州刺史等,贞元九年(793)征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相位十三年。封魏国公。好地理学,常向边疆少数民族使臣和出使各国归来的使臣询问各地山川地理情况,勤于收集资料,认真研究,用裴秀制图法,绘撰成《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右山南图》、《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及《吐蕃黄河录》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