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枕戈待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枕戈待旦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xiao)逆虏,常恐祖逖先吾着鞭。”
【故事】:晋朝魏昌(今山东无棣县东北)有个叫刘琨的,自幼聪明伶俐,智勇过人,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在当时有点儿名气。但他血气方刚,颇有些浮夸作风。愍帝司马业时,朝廷派他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他和一位名将祖逖是好朋友,年轻时他们同起同坐,习文练武,决心振兴晋朝。后来,他听说祖逖杀敌立了大功,被朝廷重用了,这使他非常激动。他给亲友们写信说:“我常常头枕武器,一夜等到天亮,立志要消灭敌人,唯恐祖逖抢了我的头功。”
【意思】:枕着戈矛躺着,一直等待到天亮。戈:古代的武器之一。旦:早晨。形容杀敌的决心,表示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古例】:鲁迅《准风月谈·冲》:“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 上一篇:真知灼见
  • 下一篇:震天撼地

“高枕而卧;枕戈待旦”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高枕而卧;枕戈待旦

 高枕而卧 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平安无事,无所顾虑,放松警惕。语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等。
歇一会儿,妻还是不放心,重又上楼去看看。我却自管高枕而卧。(周瘦鹃《拈花集·和台风搏斗的一夜》)一床分外温暖的厚被褥,铺在一张弹簧的席梦思软垫上,让我舒舒服服地高枕而卧,迷迷糊糊地溜进了梦乡。(周瘦鹃《拈花集·上海大厦十二天》)
枕戈待旦 戈:古代一种兵器。旦:天亮,早晨。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杀敌,毫不松懈。语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常作谓语、定语。
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他的生活内容,有酣宴、打球、检阅马匹、郊野射猎等豪华放纵的一面,也有侦察敌情、枕戈待旦的艰苦斗争的一面。(齐治平《陆游》四)
  • 上一篇: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 下一篇:高枕无忧;寝不安席

枕戈待旦的意思|出处,枕戈待旦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着,准备参加战斗。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说是‘~’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出处〕《晋书·张骏传》:“寡君以乃祖乃父世济忠良,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近义〕枕戈寝甲
〔反义〕卖剑买牛 马放南山 解甲归田
  • 上一篇:真知灼见
  • 下一篇:枕石漱流

“枕戈待旦”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枕戈待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心切。语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刘琨,字越石,是晋朝时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官宦家庭,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加之他聪明过人,在当时很有名气。

刘琨和范阳人祖逖年轻时便是很好的朋友,二人互相鼓励,共同习文练武。后来祖逖带兵抵御外族的入侵,收复了部分失地,受到重用。血气方刚、事事都想胜人一头的刘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写信给他的亲戚、好友们说:“我常常头枕着武器等待天亮,立志为国效力,讨伐入侵者,常常担心落在祖逖的后面。”

现多用来形容警惕性很高。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参见“祖生先鞭”。李璮《水龙吟》:“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

☚ 蔗境   枕流漱石 ☛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zhěn’ɡēdàidàn

┃━┃┃ 以戈为枕等待天明。指杀敌报国心切,一刻也不松懈。省作“枕戈”。唐·杜甫《壮游》诗:“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宋·陆游《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雕戈。”

☚ 拔帜树帜   毒泾 ☛

枕戈待旦

形容时刻警惕,准备战斗。宋李璮《水龙吟》词: “投笔书怀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晋刘琨《与亲故书》: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祖生: 东晋名将祖逖,刘琨之友。东晋将领刘琨在给亲友的信中说,我睡觉时枕着兵器,随时准备为国歼敌,常怕祖逖扬鞭在前,自己落后。

枕戈待旦zhěngē-dài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心切。语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刘琨,字越石,是晋朝时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官宦家庭,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加之他聪明过人,在当时很有名气。
刘琨和范阳人祖逖年轻时便是很好的朋友,二人互相鼓励,共同习文练武。后来祖逖带兵抵御外族的入侵,收复了部分失地,受到重用。血气方刚、事事都想胜人一头的刘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写信给他的亲戚、好友们说:“我常常头枕着武器等待天亮,立志为国效力,讨伐入侵者,常常担心落在祖逖的后面。”
现多用来形容警惕性很高。

枕戈待旦zhěngē-dàidàn

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
【同】厉兵秣马 严阵以待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成〉枕着武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军枕戈待旦,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枕戈待旦

(同)常备不懈
(反)醉生梦死

枕戈待旦

戈:古代兵器名。枕着戈矛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时刻准备作战。西晋时,刘琨曾和祖逖同任司州主簿,他们志同道合,立志报效国家。后来,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中原很多失地。刘琨也不甘落后,在给亲友的信中讲到:“我常常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杀敌报国,惟恐落在祖逖后面。”后来,刘琨因荣立战功被封为侍中太尉。(见《晋书·刘琨传》)

刀枪入库、高枕无忧[高枕而卧];厉兵秣马[秣马厉兵、秣马利兵]、盛食厉兵、严阵以待、枕戈待旦[枕戈以待、枕戈达旦、枕戈待敌]

○刀枪入库dāo qiāng rù kù

指收起武器,结束战争:~,马放南山 |握手言和,~|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现在还不是~的时候。

○高枕无忧gāo zhěn wú yōu

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形容放松警惕,没有战斗准备:孔明已死,我等皆~矣|从未敢~。也说〖高枕而卧〗。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磨快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以伺国中之变|广聚义师,~。也说【秣马厉兵】、【秣马利兵】。

●盛食厉兵shèng shí lì bīng

吃饱饭,磨快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壮男之军,使~,陈而待敌。

●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严整地布阵,等待来犯的敌人,指作好战斗准备:敌人如要进犯,我军已~。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指提高警惕,随时准备作战:吾~,誓枭逆虏|~,随时歼灭入侵之敌。也说【枕戈以待】、【枕戈达旦】、【枕戈待敌】。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毫不松懈。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横刃。

☚ 折戟沉沙   枕戈寝甲 ☛
靠着

靠着

靠 倚(倚靠;~柱;~楹;~马;~窗) 凭(凭倚;凭靠;~窗) 跂 傍(傍依) 冯 负(负托) 隑 戤 梯(~栏远眺)
头靠在枕头或其他物体上:枕(~石;~弓;~戈待旦)
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伏(俯伏) 趴(~在桌上)
 靠在桌上:伏案(~苦读) 凭几 隐几隐机
 靠着栏杆:凭栏(~远眺) 倚栏 倚槛
 靠着车轼:据轼 凭轼
垂头依靠:颓倚
使背靠着:背(背靠;隐背)
 靠在门上:依门 倚门 负户 踦户 踦闾
 背靠着墙:负墙
 背靠墙角:负隅 负嵎
 背靠屋檐:负檐
 背靠屏风:负依
斜靠着:欹 斜倚 斜靠
相倚相靠:梁倚
紧挨着,亲密地靠着:
 亲热地靠着:偎依 呢依
 亲热地紧靠着:依偎
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肩
(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靠着)

另见:接近 依靠

☚ 靠着、接触   接触2 ☛

准备作战

准备作战

厉兵秣马 秣马厉兵 整兵秣马 整兵秣马 利兵训卒 利兵秣马 励兵秣马 厉兵粟马 谷马砺兵 束兵秣马 秣马训兵 秣马畜兵 秣马练兵 秣马砺兵 秣马利兵 秣马厉兵 练兵秣马 砺兵秣马 砺戈秣马 砺刃秣马 训卒缮兵 训卒利兵
作战的准备工作:桥箭累弦
摆开架势,准备作战:盘马弯弓 弯弓盘马
时刻准备作战:枕甲 枕戈待命
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枕戈待旦 枕戈达旦 枕戈俟旦 待旦枕戈

☚ 作战   作战方式 ☛

枕戈待旦

成语。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对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准备应战。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横刃。旦:天亮。《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去枭遂虏。”

枕戈待旦

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对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准备应战。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横刃。旦:天亮。 《晋书·刘琨传》: “吾枕戈待旦,去枭遂虏。”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人物传说。晋时,刘琨(今无棣人)少年时即志向远大,以国家干城自许。他与祖逖是好朋友。当他听说祖逖被朝廷启用时,感慨地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我着鞭!”后来,刘琨成了晋廷大将,屡立战功。

☚ 青州口碑   枕流漱石 ☛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lie with one’s head pillowed on a spear,waiting for day to break—be ready for battle; maintain combat readiness; sleep with an eye open; all set to start the battle; await eagerly the order for battle;be combat-ready; be ready for any emergency; everything is ready for battle; be in fighting trim
❍ 恭逢新主中兴,闯将来讨,正我辈~,立功报效之时。(孔尚任《桃花扇·争位》 …in spite of the new succession to the throne,the mission of punishing the bandits still lies before us. This is the time when we should grasp our spears and prove our patriotism.
❍ 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日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选集》 Ⅲ—329) I knew before that generals are often well versed in literature and,while“resting on their lances till dawn,” may despatch telegrams in the old euphuistic style; but now I realize that some of our civil officials have a profound grasp of military strategy too.

枕戈待旦zhen ge dai dan

lie with one’s head pillowed on a spear,waiting for day to break—be ready for battle

枕戈待旦

wait for daybreak with one’s head pillowed on one’s weapon—be on guard;be vigilant;be on the alert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枕着戈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一刻也不放松警惕。be ready for battle, lie on one’s arms, all set for battle, ever-prepared for fight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解义】头枕着戈等待黎明的到来。比喻随时随地准备杀敌。
【典故】晋代名将刘琨少年时胸怀大志,他和好友祖逖二人同眠共起,同练武功。当他听说祖逖杀敌立功,已被朝廷重用,心情十分激动,给亲友写道:“我常常头枕兵器躺着等待天亮,立志杀敌,并担心落在祖逖的后面。”(《世说新语·赏誉》)
【用法】形容决心卫国,准备随时给予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可用此语。
【例句】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决心痛击敌人。
【近义】蓄势待发
【反义】高枕无忧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期待杀敌,夜不成眠。《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祖生先吾著鞭耳。’”

枕戈待旦

公元291年,西晋王朝发生了骨肉相残的“八王之乱”,混战16年,使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
当时有位著名的将领和诗人刘琨,他从小聪明勤奋,写了一手好诗,在士大夫中很有影响。
移居洛阳后,刘琨结识了一位好友祖逖,两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谈论时事政治,渴望能为国家出力。
不久,两人同时被任命为司州主簿,负责掌管文书,办理事务。他俩白天一起办公,晚上睡觉时合盖一条被子,关系十分融洽。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侵,刘琨和祖逖为了练好武艺,报效朝廷,常常在半夜起身舞剑。后来洛阳遭受侵扰,祖逖随族人们南迁。刘琨仍留在北方。分手时,两人互相勉励,将来一旦有了兵权,一定要舍身报国。
不久,刘琨听说祖逖已被封军职,能够带兵出战,不由激动万分,写信给他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意思是: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我立志要杀尽敌兵,还常常恐怕祖逖比我先杀敌立功呢。可见刘琨的决心之大。
公元307年,刘琨担任了并州刺史。晋愍帝即位后,刘琨终于如愿以偿,被任为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长期与北方匈奴等对抗。
后来,人们就用“枕戈待旦”这个成语,来比喻杀敌报国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释义】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枕:??. 戈:?? ?? ? ??.
待:????. 旦:??.
??? ?? ??? ? ???????.
??? ????? ???.
【例句】前线战士枕戈待旦,以防敌军入侵。
??? ?? ???? ??? ????? ??? ??? ??? ???? ??.
【近义词】严阵以待 枕戈以待
【反义词】高枕无忧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着,准备参加战斗。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说是‘~’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出处〕《晋书·张骏传》:“寡君以乃祖乃父世济忠良,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近义〕枕戈寝甲
〔反义〕卖剑买牛 马放南山 解甲归田

高枕而卧;枕戈待旦gāo zhěn ér wò;zhěn gē dài dàn

高枕而卧 枕头垫得高高地安心睡觉。形容平安无事,无所顾虑,放松警惕。语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等。
歇一会儿,妻还是不放心,重又上楼去看看。我却自管高枕而卧。(周瘦鹃《拈花集·和台风搏斗的一夜》)一床分外温暖的厚被褥,铺在一张弹簧的席梦思软垫上,让我舒舒服服地高枕而卧,迷迷糊糊地溜进了梦乡。(周瘦鹃《拈花集·上海大厦十二天》)
枕戈待旦 戈:古代一种兵器。旦:天亮,早晨。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杀敌,毫不松懈。语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常作谓语、定语。
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他的生活内容,有酣宴、打球、检阅马匹、郊野射猎等豪华放纵的一面,也有侦察敌情、枕戈待旦的艰苦斗争的一面。(齐治平《陆游》四)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醉生梦死
zui sheng meng si
【枕戈待旦】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坚决杀敌,毫不松懈。源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醉生梦死】 形容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也作“醉死梦生”。
﹝例﹞ 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冲》) 近来声说这里有“革命文学家”因为“语丝派”中人,在北京醉生梦死,不出来“革命”,恨不用大炮打掉北京。(鲁迅:《集外集拾遗·通信(季廉来信按语)》)陈涉吴广起田间,农民之中今在否?一笔,全句,醉死梦生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高枕无忧gāo zhěn wú yōu

无忧无虑 麻痹大意
wu you wu lu ma bi da yi
高枕而卧
gao zhen er wo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安稳地睡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无忧无虑】 没有什么忧愁和顾虑。
【麻痹大意】 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高枕而卧】 同高枕无忧。
﹝例﹞ 照这样看来,房子的主人大可高枕无忧,然而他还是不敢住下去,他不能不离开他这小小的堡垒而到他认为更安全的地方。(茅盾:《脱险杂记》)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小学《语文》第八册:《猫》) 工人们明白书记这目光的意思:别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斗争激烈复杂着呢!(肖育轩:《心声》)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一》)
危在旦夕 枕戈待旦
wei zai dan xi zhen ge dai dan
【危在旦夕】 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源出《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枕戈待旦】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一时也不松懈。源出《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例﹞ 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旦:天亮。头枕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一刻也不放松警惕。
〔例〕战士们~,同仇敌忾,只等一声令下,发起总攻。
【辨析】见“严阵以待”。
【提示】含褒义。“戈”不读gě。

枕戈待旦zhěn'gē-dàidàn

枕:头靠着睡。戈:古兵器。旦:天亮,早晨。枕着戈睡,等待天明。形容杀敌心切,时刻警惕着,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用于正义之师。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时刻警惕着,随时准备战斗。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解义】 头枕着戈等待黎明的到来。比喻随时随地准备杀敌。
【典故】 晋代名将刘琨少年时胸怀大志,他和好友祖逖二人同眠共起,同练武功。当他听说祖逖杀敌立功,已被朝廷重用,心情十分激动,给亲友写道:“我常常头枕兵器躺着等待天亮,立志杀敌,并担心落在祖逖的后面。”(《世说新语·赏誉》)
【用法】 形容决心卫国,准备随时给予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的用语。
【例句】 得到敌寇将要来犯的情报后,乡亲们~,决心痛击敌人。
【近义】 蓄势待发、严阵以待
【反义】 高枕无忧、马放南山

枕戈待旦zhěn ɡē dài dàn

戈: 古代一种兵器,长柄横刃,可钩可刺。旦: 天亮。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鲁迅《文人无文》:“说是‘~’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枕戈待旦zhen ge dai dan

枕:头枕着。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头枕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准备战斗,毫不松懈。
【也作】枕戈俟旦待旦枕戈
【近】严阵以待常备不懈
【反】高枕无忧铸剑为犁

M1RR【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天亮。

枕戈待旦zhěngē-dàidàn

〔连动〕 枕着兵器睡觉或休息,等待天亮。形容士兵保持警惕,或迫切等待投入战斗。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朕这里,不光有封赏的恩旨,更有八十万铁骑~!”
△ 褒义。多用于战事方面。
【近义】严阵以待
〖反义〗偃旗息鼓。
也作“枕戈达旦”、“枕戈以待”。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待:等候。旦:天亮。即枕着武器等候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也形容提高警惕,随时迎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行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