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开展“三农四方”协作
80年代初,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多次召集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研究“三农四方”协作问题。1984年3月,成立了浙江省“三农四方”协调小组,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决定把人、财、物、智力合成一股绳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服务。1987年2月,又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省长为组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协调小组,共同商定以下四条任务和措施:
❶建立科研(科教)处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召开一次,互通农业生产、科研、推广信息,及时研究解决协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当好领导的参谋;
❷在研究确定每年重点推广项目的基础是,建立课题组,充分发挥“三农四方”所属单位的优势,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合作;
❸科研、教育部门在讨论制订科研计划时,请农业行政和推广部门的人员参加,使科研计划与农业发展计划互相配套衔接;
❹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合作,充分发挥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各县农技推广中心以及县以下农技推广部门的培训场所和师资力量的作用,分级对县以下主管农业的行政领导、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和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1990年,浙江省“三农四方”就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相配合、协作攻关”的原则,加强重点技术项目的协作攻关和推广应用。以普及推广良种、做好提纯复壮为中心,以地力为基础,以综合防治病虫害为保障,优化配套技术,实现良种、良法、良制、良田的“四良”配套,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农四方”的主要任务:
1. 组织协作攻关。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牵头,“三农四方”有关科技人员共同参加“8812”计划,争取培育出适应浙江省自然条件,能使水稻单产增产20%的籼粳杂交新品种。由浙江省农业厅牵头,“三农四方”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吨粮工程”,三年内使全省200千公顷粮田改造为“吨粮田”,然后逐步扩大。由浙江省农业厅牵头,“三农四方”共同参加的“旱地421工程”,通过采用分带轮作、间作套种技术,实现旱地一年四熟,亩产吨粮、收入千元,较大幅度地提高旱地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由浙江省农业厅牵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浙江农业大学参加的“饲料系统开发工程”,综合开发粗蛋白饲料、精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全价配合饲料、建立符合浙江省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科学的饲料系统,较大幅度地提高畜牧生产的饲料报酬率,促进“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
2. 推广科技成果。1990年全省重点推广15个项目:
❶稻麦优良品种推广;
❷水稻高产模式栽培;
❸旱地粮饲作物高产模式栽培;
❹优化配方施肥技术;
❺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
❻棉花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❼油菜综合增产技术;
❽中低产田改造;
❾稻田的水带氮深施技术;
❿商品瘦肉型猪;(11)全价饲料;(12)农机节能技术;(13)麦、稻、稻三熟制机械化增产技术;(14)多效唑、增产菌及多效菌的应用;(15)桑茶果综合高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