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建设渔港与安全体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建设渔港与安全体系

(三) 建设渔港与安全体系

1. 成立渔场指挥部。50年代以来,浙江沿海普遍建立专区、县的渔业生产指挥部,统一指导海洋渔业生产。每逢春汛和冬汛,沿海各级领导和指挥部的干部都深入到渔场指挥帮助渔民搞好生产。如70年代中期冬季带鱼汛在嵊山渔港,来自苏、沪、浙、闽等省(市)的渔船有9 000多艘,参与渔场人数共达18万多人,其中浙江船只6 000多艘,人数12万多人,省和4个地区、23个县(市)的渔业指挥部,组派干部350多人,渔业生产指导船20艘到渔场服务。1981年以后,由于渔业资源破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地、县渔业(场)指挥部不再去渔场指导生产,浙江省渔业指挥部仍然在协调全省渔汛工作。
2. 建设渔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各级人民政府就着手进行渔港建设。50年代,主要发动渔民自己动手将泥堤危岸修建为石砌防浪堤、码头和平整道路等。从1957年开始,国家拨款203万元,在沿海各地新建码头100多个,修筑沿港道路1万多米,初步解决了渔民“避风难”问题。60年代起,在重点渔港区加强供油、供水、渔船修理、造船等安全生产配套建设。从70年代开始,浙江渔港进入全面规划和建设。进入80年代,随渔区商品经济发展,渔港和水域锚地向信息化、商品化、现代化迈进,渔港沿岸的水产冷库、油库、交易市场、信贷、通讯、广播、服务等大楼也拔地而起。岸上交通车辆增多,交换、物流增大,使渔港为海洋渔业的安全、经济、高效相结合,满足渔船停泊、检修、补给等等的需要。从1949—1992年,浙江渔港建设国家共投入资金达4 341万元。现在全省有大小渔港145个,其中1级渔港16处,2级渔港22处,3级渔港107处,另有舟渔、舟山二渔、宁渔、温渔等四个国有海洋渔业公司基地渔港4处。1987年农牧渔业部下文规定的全国沿海491处重点渔港中,浙江有107处,占全国渔港总数1/5。在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四个市(地) 各有中心大港1—2处,4万吨级以上泊位各1处,同3 000—5 000吨级及以下泊位港口配套,形成全省大中小配套组成渔港群。
3. 发布渔情通报。50年代初,浙江省水产厅(局)就组织水产科技人员对浙江的主要经济鱼类进行渔情预报研究。195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调查总结了浙江近海带鱼、大黄鱼渔场的海况、生物生态、气象变化、生物学及生活习惯和群众预测经验。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对浙江嵊山渔场带鱼汛进行预报,发布了整个渔汛的每个阶段、每日的渔期、鱼群规律、中心渔场等预报,并通过电讯设备或书面材料播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59—1961年预报扩大到浙江南部渔场,预报准确率达60%—70%左右。1958年开始,对岱衢洋大黄鱼渔情也作出预报,1960年又扩大到浙南渔场的猫头洋、大目洋。以后,对新开发的马面鲀、鲐鲹鱼作渔情预报。
4.设置渔业航标。浙江沿海有大小岛屿3 050多个,暗礁甚多,是渔船航行最大的祸患。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先后兴建渔业灯塔、航标120处,加上原有的共133处,有效地保障了渔民在海上的安全生产。
5. 加强渔业气象预报。1954年3月,浙江省水产局召开了第一次海洋暴风警报站会议,会后新建了20个暴风警报站,到1955年在全省14个重点沿海渔业县的主要渔港,共建34个暴风警报站,专门配备了报警人员,每天对海上气象变化和大风进行预报,并白天挂球、晚上挂灯进行预报气象消息。同时,浙江省气象台和沿海的舟山、宁波、台州、温州等地气象台也组成渔场气象预报组,每天对渔场气象进行预报。1958年,建立舟山海上流动气象台,随渔船出海,直接为渔业生产服务,国家为此拨出资金购置气象仪器,仅地方财政在1958—1978年就拨款148.6万元,使测候、观天手段日趋完善,为保证渔民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信息。舟山地区海上流动气象台,1981年曾荣获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优胜奖。

☚ (二) 开辟新渔场,利用新资源   (四) 建设商品鱼基地 ☛
000225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