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诗二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诗二首
“桑妾独何怀? 倾筐未盈把”与“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诗经·卷耳》 )何其相似! 显然,王微的这两句是化用 《诗经·卷耳》 的前两句的。王微不仅把“不盈顷筐” (不满斜口筐) 换作“倾筐未盈把” (斜口筐子里还不到一把) ,以采得数量的更少暗示思念的更多,而且把描述句改为设问句,更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王微虽不知“夺胎换骨”一说,但从古诗中巧取诗意而另用新辞,确实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 “桑妾独何怀”、“寒雁失所从,半涂失凭假”,作者用寒雁失偶比喻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半路上失去了丈夫。按一般写法,往下就应该写思妇的孤独、凄凉,而王微却出人意料地宕开一步,首先让思妇回忆丈夫生前的豪情壮志:疏导天河,恢复盛世,想为国家民族建立丰功伟绩,勒石图写。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的丈夫不远万里渡过沙漠打击敌人。这几句铺排描写极其感人,它塑造了一个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融进了 “桑妾”对丈夫的敬重,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的爱。在写作上,又为丈夫战死、妻子痛不欲生作了最好的铺垫。 接着,妻子哭诉 “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丈夫战死了,死在哪里?死无葬身之地啊! 作为妻子,能不 “零泪覆面下”吗?可是,作者并不让思妇直接说出 “死”,说出 “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结局,而用 “奚处埋旍麾”、“何处丧车马”委婉地点出,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一往深情。 最后六句,作者才总结式地描述思妇的孤独、凄凉,直接揭示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爱。但作者并不把妻子的思念和爱停留在孤独凄凉长吁短叹之中,而是大大前进了一步: 以死殉情。丈夫战死了,妻子看门,门高; 看房,房大,这种 “悲苦”像坚硬的金属一样压迫着她,无法 “销冶”,无法 “陈诉”,也无法 “排却”。“桑妾”选择了死。死,更强烈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爱至死不渝。 第二首也是思妇诗。不同的是这个思妇的丈夫并未死 (至少在思妇心目中是这样) ,因此,在题材上、写法上也就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第一首诗是一个正在喷发的火山,情感的热浪烘烘烤人,第二首则像火山孕育的温泉,热气缭绕,呜呜咽咽,呈现出一种含蓄的美。 开首四句即写思妇为了排遣愁思、带着琴上了高台,但是有琴弹不成,只好靠着栏杆冥思苦想。不知愁的少妇上了高楼,看到周围景物,尚且产生愁思“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闺怨》 ),想排遣愁思的思妇上了高台怎能不产生更痛苦的愁思呢? 这正所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有愁思欲排遣而携琴上楼,却 “弄弦不成曲”的典型动作活画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箕帚” 以下四句明写愁思的原因。“箕帚”借代指自己,“雁门”泛指北方边关。自己在江南一个茅屋草舍,而丈夫在天寒地冻的塞北。天冷了,谁都知道狐狸皮毛的温暖,但又无法给丈夫送寒衣; 无衣御寒,冬天又怎么熬呢? 担心丈夫无衣,关心丈夫寒暖,看起来是生活琐事,但这正是作为妻子最应该关心的事。这样的内心活动最恰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四句形象而含蓄地描绘了思妇的孤独。太阳快落了,牛羊都知道回圈,人呢? 野雀挤满了空空的园子,说明人迹罕至。深冬寒风刮来,东厢房 (东床) 里黑暗寒冷。并不是风寒,而是 “良人”不在,帏帐空人心寒。吴乔说: “诗贵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围炉诗话》) 陶渊明的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四句无一 “愉”,无一 “悦”,而愉悦之情跃然纸上。苏东坡称颂说 “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见释惠洪《冷斋夜话》 )。王微描写思妇愁思,“日暗牛羊下”四句也用农村景物、“浅闺”景物出之,也不见一个 “愁”字 “思”字,而愁思之情如在目前,亦属“大匠”之笔。 结尾四句看似“清浅”,实则不然。“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点出了时空的转移: 白天一黑夜,高台一居室。这个转移与开头照应,写出了时间之长,思念之强烈。最后两句“谁知心思乱,所思不可论”进一步说明思念久了,头脑糊涂了,也不知想些什么,更见其情痴。 王微在《与从弟僧绰书》 中指出: “文词不怨思抑扬,则流澹无味。”从《杂诗二首》看,他确实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内容上的“怨思”已不必说,写作上的抑扬顿挫从第一首的前八句与“壮情”以下八句、第二首的前四句与“箕帚”以下四句等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种宕开一步,造成文意文势的抑扬顿挫,只有大家手笔才能做到。 杂诗二首 闲夜微风起, 明月照高台。 傅玄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他这二首杂诗属于当时盛行的“正始体”,即所谓的玄言诗。西晋永嘉之后,玄风大畅,诗歌创作亦趋附时流, 内容上企仙希隐,言皆玄远。其中有哲理,也有诗意。这里选录二首,以供鉴赏。 第一首诗共十句,讲述安贫乐道的道理。这个道理是借助一次月夜饮酒的场面描写来表现的。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微风吹拂,月光高照,万籁无声,诗人坐在四处无人的高台上自酌自饮,显得那么闲雅清高。 “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诗人面对的是一盘野菜,半杯淡酒。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寒酸无聊。但诗人却感到很高雅,很闲适、很满足。因为超然物外,遗世脱俗是当时玄言诗人们追求的时尚,他们标榜“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晋书·刘琰传》),一边居官理事,一边却在诗中去阐发对老庄哲学的领悟,去追求那种超现实、超感官的所谓玄虚美、空灵美。“安贫福所与,富贵为祸媒”。清贫安闲的生活,正是他的极乐世界;在诗人看来,贪图富贵就会招来祸患。最后两句“金玉虽高堂,于我贱蒿莱”,从反面进一步阐述这一道理。意思是:那些富人住在华屋高堂,虽然有许多金玉宝物,但在我看来,比蒿草还不值钱,一点也不值得羡慕。 第二首诗共六句,讲述依贤远暴的道理。前四句写喜鹊和小鸟们随意安家,所以没有安全感,常常提心吊胆,害怕遭到毒蛇蝎子的残害。从而说明慎重选择邻居的必要,环境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心理、个性、道德、情操有着直接的影响。“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自息;夷犹于图画诗书之内,而俗气潜消。”(洪应明《菜根谭》)傅玄本人也提出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诗的后二句直接讲述这一道理:“依贤义不恐,近暴自当穷。”意思是:依附贤明的人,一般说来就心里踏实,用不着担惊受怕;接近残暴的人,难免要遭殃,这是自食恶果。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偏重于说理,即使有一点形象描写也是为说理服务的。空泛清谈而不够真切自然,沉滞呆板而缺乏气韵流畅之美,枯燥乏味而缺少浓郁的诗情,是这两首诗的缺点,也是晋代玄言诗的通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