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服务体系建设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 服务体系建设 (一) 服务体系建设在70年代,农业机械管理服务部门提供的农田作业、农田运输服务以及所建的三级维修网、供应网已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网络。 表2-4-6 农业机械主要作业项目水平
(续)
1973年10月,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成立,主要职能是负责各郊区县农业机械的发展规划和管理、供应、修配、培训、技术推广等业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1980年11月,在增加对8个郊县农业机械生产厂产、供、销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更名为天津市农业机械局之后,随着天津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天津市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划归市农业机械局管理,以及天津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天津市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站、天津市农业机械监理站等单位的设立,市级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郊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体系相继建立完善,12个有农业区县的均设有农业机械管理局和与市级相对应的培训、修理、监理、推广等服务机构。 公社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是随着大队、生产队农业机械的发展而逐步形成。1973年以前,大队和生产队的拖拉机主要靠公社农业机械站指导管理。到1974年,随着队营拖拉机的快速增加,为加强村队的农业机械管理,有23个公社建立了专门的农业机械管理站。1974年底,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已发展到74个,到1979年,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达到213个 (包括渔业公社),公社一级基本上都建立了农业机械管理机构。同年12月,市农委批准给各公社农业机械管理站定编亦工亦农协勤人员2~3人,平均每个公社2.5人,工资由农业机械事业费中定额补贴开支,人员由公社和郊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共同管理。1988年12月,市劳动局将乡镇亦工亦农的253名农业机械协勤人员转为国家正式合同制工人。1989年8月,市编委又给各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定编为4~5人,乡镇纳入编制的农业机械管理人员达到792人。1992年10月,市编委正式下达乡镇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编制1 072人,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日臻完善。1985年,武清县泗村甸乡试办了服务于数乡镇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站,受区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直接领导,管理服务内容由管理扩大到监理、培训、供应、修理和新技术推广等多种项目,适应了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解决了一乡一站、服务功能单一、实力薄弱的问题,明显地改善了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服务。到1995年全市建成跨乡镇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站33个。 村级农业机械服务体系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村农业机械队 (农机水电队、农业机械站),在村委会的领导下,由农业机械队负责全村的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第二种是集体所有农业机械组,拖拉机农具数量较少,由村委会指派一名村干部负责日常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组织比较松散,机手农忙开机,闲时务农。第三种是农业机械户协会,或叫服务队,集体农业机械很少,个体农业机械多,平时自行管理,农忙时由村委会出面组织进行作业服务,进行统一组织、统一作业、统一供油、统一收费。在服务过程中,由农业机械户协会,逐步发展到以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为龙头,以村农业机械服务队为基础,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各类农业机械化服务队。在作业服务方法上由自找服务对象,发展到有组织的“四统一”服务办法,即统一组织、统一作业、统一供油、统一收费,并推行了农业机械作业合同制,即按签订的作业合同进行作业和收费,使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到1995年底,村级农业机械服务组织达到2 369个。 ☚ 三、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及管理 (二) 经营管理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