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是新疆现代化农业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是新疆现代化农业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是新疆现代化农业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的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天山南北的广阔土地被原始植被、戈壁荒漠覆盖着。兵团广大干部战士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发准噶尔,进军塔里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采取“边开荒、边生产、边积累、边发展”的办法,开发建设了一片片绿洲,建起了遍布天山南北的机械化国有农牧团场。各垦区先后利用自身积累投资近20亿元,分别治理和开发南北疆的塔里木河、伊犁河、玛纳斯河、奎屯河、古尔图河、开都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修建了100项灌溉工程,开挖各级渠道7. 13万公里,兴建水库90座,总库容量27. 65亿立方米,打井近万眼,每年提取地下水8亿立方米,营造林带网4. 6万公顷,开发水面8万公顷,耕地面积96. 9万公顷,其中水浇地87. 2万公顷,农业机械化面积达83%,把大片干旱的戈壁沙漠变成了156块大绿洲,为进一步开发新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兵团农业的发展,为改变新疆经济结构不协调,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作出了贡献。50年代为改变自治区当时南粮北调的被动局面,适应北疆特别是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矿区对粮食、轻工原料和副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兵团把自己的建设重点放在北疆农六、七、八师,经过十年的努力使北疆粮食大幅度增长。从1954年到1995年粮食总产增长了9倍多,满足了北疆地区对粮食的需要。南疆的农一、二、三师,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在阿克苏垦区先后培育出我国第一、第二代长绒棉品系,从此打开了新疆发展长绒棉的局面。80年代初全自治区长绒棉产量增长到1. 5万吨,占全国总产的90%,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并且为加速南疆建设找到了路子。随后,兵团又根据自治区决策,制定了 “加强边防,巩固腹心,重点南移”的方针,加快南疆3个师的发展。“六五”期间兵团对南疆的投资由24%提高到32.35%,南疆3个师工农业产值比重由24.4%上升为27.2%,从而逐步缩短了南疆与北疆经济发展的距离。 ☚ 二 开发新疆,发展经济 (二)为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积累了经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