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四川现有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省级是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四川省农村工作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列入省委工作机构序列;有行政编制61名、事业编制5名,共66名;现实有职工71人。内部设7个处室。其职责是: ❶对农村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进行调查研究; ❷负责对省级有关部门在农产品购销、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农村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❸参与农用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监督执行情况; ❹配合宣传、组织、人事等部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❺协助组织部门,对省级农口各厅局的领导班子进行考察。 全省21个市、地、州,除甘孜州外,其余都设有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其中:设农村工作委员会的有4个地区,设农业委员会的4个地区,设农村经济委员会的6个地区,设农业办公室的5个地区,设农村经济办公室的1个地区。全省217个县(市、区),有200个县设有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各县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名称与市地州大体相同,编制上大多属政府序列。 ☚ 一、农村工作综合部门 (二)机构的历史沿革 ☛
(一)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四川省的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省、地、县都为乡镇企业管理局。 四川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现有编制50人,实有72人。所设处室有:办公室、政治处、监察审计处、政策法规处、计划统计处、生产综合处、企业管理处、科教处、安全环保处、运输办公室、财务处和机关党委、工会。省局的主要职责是: ❶监督检查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 ❷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协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规划; ❸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企业的计划、统计、财务、审计、价格、产品质量、设备、技术、劳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管理工作; ❹组织指导企业的技术改革、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 ❺向企业提供经济、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❻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关系,帮助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❼总结推广企业发展的经验; ❽组织指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各市、地、州的乡镇企业管理局,为当地政府序列内的机构。但归口管理的部门不一,有的归口计委,有的归口农委。行政编制一般30-45人,大的市(地)可达60—80人。内设机构,一般大的市(地)为8—10个科室,中等市(地)6—8个,小市(地)4—5个,业务科室的设置基本与省局对口。 县级乡镇企业管理局,为县政府序列内的机构,归口部门也很不统一,行政编制很少,其人员多数是事业编制,一般设4—6个股室,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企业的管理费维持开支。 ☚ 五、乡镇企业管理机构 (二)机构的历史沿革 ☛
(一)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四川现行的畜牧管理机构,四川省畜牧局为二级局,归口省农牧厅领导。全省21个市、地、州,其中12个单位独立建立畜牧(食品)局;217个县(市、区),绝大多数设有畜牧局,一部分县与农业合并设立,少数县设畜牧食品局或公司。 四川省畜牧局现有行政编制52人,事业编制264人,企业编制120人。内部行政机构有:生产处、草原处、科教处、计财处、人事处、监察审计处、办公室、调研室、外事办。事业机构有: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四川省饲料工作总站、四川省兽医防疫检疫总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动物检疫所(国家和省双重领导)、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省养蜂管理站、四川省家畜冷冻精液中心站、四川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四川省国际农发基金畜牧项目办公室、天府牧业报社。党群机构有:纪检组、机关党委、团委、工会。直属事业单位按企业管理的有:四川省原种猪场、四川省原种鸡场、四川省阳坪种牛场和龙日种畜场。直属企业有:四川省牧工商公司、四川省兽医药械物资公司、四川省绿野草业综合开发中心。直属科研单位有: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四川省养猪研究所、四川省草原研究所。 ☚ 七、畜牧管理机构 (二)机构设置的变化 ☛
(一)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省级为农业机械管理局(二级局),归口省农牧厅管理。下设办公室、管理处、计财处、科教处、修造处、人事处、监察审计处、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机关党委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70人,现有职工92人(含事业编制15人)。直属企事业单位有: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四川省农机鉴定站、四川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机监理站、四川省农机供应总公司、四川省农机供销公司、四川省农机化学校、四川省农机化干部学校以及代管的西南农机公司。 四川省农机局的主要职责是: ❶制定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出有关农机化的政策、法规; ❷指导各级农机部门开展提灌、机耕、播种、收割、脱粒、植保、加工、运输等服务; ❸统一组织安排全省农用柴油的分配、供应、管理、使用、节能等工作; ❹负责省级农业机械事业费和全省农业机械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调节、检查和监督; ❺对全省拖拉机及驾驶员进行考核、检验、核发牌证等项法规安全管理,纠正违章行为,处理农机事故; ❻领导农机研究、推广和教育工作,对新技术、新机具的重要研制项目组织协作攻关,负责立项、鉴定、申报、奖励,组织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并对全省12所中专和200多所县农机校进行业务指导; ❼负责农业机械质量的技术监督,指导全省农机供应、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对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审核、审定。 市、地、州的农机管理机构,设置情况不尽相同。大致是:成都、德阳、泸州、甘孜、黔江、宜宾、雅安、凉山8个地区,设有独立的农机局或农机管理局;重庆、自贡、阿坝、广元、攀枝花5个地区,是与水电部门合设,称水电农机局;绵阳、达县、涪陵、南充、万县、乐山、内江、遂宁8个地区,是与工业机械部门合并,称为机械农机局或机械工业局,同时挂农机管理局牌子,一套人马。 县一级的机构设置,全省有120多个县(市、区)设农机局;有30多个县(市、区)设农机水电局;有30多个县(市、区)设农机管理服务公司。 ☚ 八、农业机械管理机构 (二)机构的历史沿革 ☛
(一)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1979年自治区水产局成立时,在局内设立“渔政科技处”,这是新疆最早的正式渔政管理机构。 为加强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管理,1980年分别在博斯腾湖和乌伦古湖(又称布伦托海、福海湖)设立渔政管理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根据当时渔业资源状况,对从事捕捞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作业时间、场所、网具规格和数量等方面作了规定,将渔业捕捞生产正式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目前实行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的水域还有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 1986年国家《渔业法》颁布之后,为适应渔业法制建设的需要和加强自治区的渔政管理工作,1988年自治区水产局设立“自治区渔政管理总站”及该站直属的“伊犁河渔政管理站”和“额尔齐斯河渔政管理站”。全疆共设渔政管理机构19个,渔政人员130人。自治区三级渔政管理网已基本形成,渔政管理面从80年代初期的单纯管理天然渔业水域扩大至人工繁殖水域,管理的鱼类品种也从单纯管理经济鱼类扩大至对水生野生动物进行管理和保护。 ☚ 三、渔政管理 (二)渔政管理设施 ☛ 00021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