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机械装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机械装备 (一)机械装备1.新式马拉农具。黑龙江地区从1949—1952年开始有计划地试用从原苏联和波兰引进的新式马拉农具。1953年以后, 大量推广使用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农具厂生产的新式马拉农具。1953—1960年, 全省共推广8种新式马拉农具46万台。其中推广双轮一铧犁5.4万台, 双轮双铧犁4.9万台, 10行播种机2.7万台, 12片圆盘耙2.9万台, V型镇压器1.8万台, 摇臂收割机0.99万台, 水田犁1.5万台,铲趟机26万台。使用这些新式马拉农具, 深翻整地,平播小麦、大豆、亚麻等作物,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但由于这些新式马拉农具, 是按照原苏联役畜挽力设计的, 又不能垅作, 适应性差。随着拖拉机的推广应用, 逐渐被机引农具代替。1960年以后, 除综合号铲趟机、水田犁外, 不再大批量生产推广。为满足山坡地、小块地的需要, 每年生产供应10行播种机、摇臂收割机各一、二百台。据1984年统计, 还在继续使用的有10行播种机1 900台, 摇臂收割机260台, 铲趟机5.3万台, 水田犁4.1万台。到1995年小型农具保有量达到38.1万台。 表4-1-1 全省历年拖拉机保有量 (1949—1995年) 单位: 台
(续)
3.联合收割机。黑龙江地区1947年建立国营农场后, 1948年即从沈阳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曳引机管理所, 接收4台哈利斯联合收割机, 在国营农场使用。1949年从原苏联进口14台牵引式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以后继续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到1957年共有进口联合收割机824台, 其中国营农场拥有量为818台, 平均万亩耕地只有一台, 远不能满足需要。 1958年以后, 开始装备国产联合收割机。60年代有国家生产的《云-4.9牵引式和ZKB-3自走式联合收割机。70年代有黑龙江省自己生产的五七-2.2、丰收-2.5、丰收-3.0型联合收割机, 1978年全省拥有量达1万台, 其中国营农场9 000台, 基本上可以做到适时收割。农村装备近千台, 主要分布于边境和麦豆产区。 国产联合收割机效率低, 适应性差。国营农场为提高收获机械化水平, 保证丰产丰收, 从1974年开始, 陆续从外国进口了先进型号的联合收割机有E-512、E-516、CK-5、C-KM等3 500台。同时国产联合收割机也改进了设计, 提高了喂入量, 发展多用型,增加品种, 生产有GT-3.6、东风ZKBD-5、丰收-3.0、丰收-2立、丰收-2卧、1000系列1055、1065、1075等型号收割机。到1985年全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20 735台, 占全国保有量58.9%, 居全国之首, 平均每100公顷小麦面积装备1台联合收割机, 其中国营农场平均67公顷小麦面积就有1台, 达到了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装备水平。1986年以后, 由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规模变小, 大型联合收割机利用率下降, 个体农民无力维修和更新, 到1995年拥有量减少到13 366台, 占全国保有量36%, 仍居全国第1位。 4.耕作农具。黑龙江地区在1908年引进火犁(即拖拉机) 的同时, 也引进了犁、耙等机械化的耕作农具。1948年开始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了大型耕作农具有: 犁、耙、播种机、中耕机、镇压器、联结器等6种。这些都是平作农具, 由大中型拖拉机牵引作业。到1957年, 全省拥有耕作农具1.2万台,其中犁2 640台, 耙3 668台, 播种机1 135台, 中耕机739台, 镇压器1 144台, 联结器2 582台。 50年代末, 开始用国产耕作农具与国产拖拉机配套, 60年代和70年代, 黑龙江省使用的国产机引犁有L-5-35型重型5铧犁、L-5-35型轻型5铧犁,LH-5-35型重型开荒5铧犁、ILY-5-35型液压牵引5铧犁。其中使用较普遍的是L-5-35型重型5铧犁。这种犁翻地质量好, 比用旧农具提高劳动效率6倍多。80年代投入使用的新型号有栅条型悬挂4铧犁。到1995年全省有各种犁3.5万台, 其中农村2.1万台。 机引耙有PQZ-2.5型24片缺口重型圆盘耙,PZY-2.5型24片圆盘耙和PY-3.4型41片圆盘耙。此外还有钉齿耙等。到1995年全省共有各种耙8.8万台, 其中农村6.2万台。 播种机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使用的有BG-24行和BG-48行播种机。60年代末使用的有BGF-48行播种机, 后改为ZBF-24A型和ZBF-48A型播种机。这两种播种机均为条播机, 适于平播小麦、亚麻、大豆、高粱等作物, 比用旧农具提高劳动效率14倍。到1995年全省有播种机14.14万台, 其中农村12.3万台。 中耕机使用的主要型号是ZW-4.2万能中耕机。60年代初改进为ZF-4.2型中耕追肥机。这种中耕机主要在国营农场使用, 每班次中耕10公顷, 比旧农具提高劳动效率6倍。1990年全省拥有3 200台, 其中农村有1400台。到1995年全省共有7万台, 其中农村有4.8万台。镇压器普遍使用的是V型镇压器,到1990年全省拥有2.6万台, 其中农村1.2万台。联结器不是作业农具, 而是用来联结多台农具, 便于拖拉机牵引作业, 国营农场拥有量较多。随着悬挂农具的发展和农村生产规模变小, 联结器的数量逐渐减少, 1990年全省有9000多台, 其中农村有4000多台。 60年代以后开始研制使用的垅作农具有悬挂式垅作七铧犁、联合扣种机、龙江-1号播种中耕通用机、联合耕种机等。 七铧犁主要用于起垄、趟地、搅麦茬等作业。80年代改装成七铧犁Ⅲ型, 是一架多具、一机多用, 通用性广泛的垅作机械化农具。推广使用最多时, 全省曾达到2万多台。随着生产规模变小, 1990年全省尚有7 500台。龙江-1号播种中耕通用机主要用于播种、趟地。播种时能在垅上播、平播、随播随起垄、埯播玉米、宽苗眼双行点播大豆、双行条播高粱、三条播谷子和糜子等。推广最多时, 全省达到6000台。1995年还有700台。 80年代还推广了覆膜机、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化肥深施机等新农具。1995年全省有覆膜机1 593台, 旋耕机8 100台, 秸秆粉碎还田机1.1万台,化肥深施机9 984台。并推广了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犁、耙、播种机等小型耕作农具38.1万台。 5.其他作业机械。场上作业机械, 50年代开始使用大型脱谷机, 主要用于小麦、大豆脱粒。60年代有玉米脱粒机、打稻机。1995年全省有各种机动脱粒机7.9万台。 国营农场早期除使用脱谷机外, 还使用了扬场机、选种机等。60年代和70年代逐步配套的有清粮机、提升机、拌药机、皮带输送机、上囤机等。80年代使用了金属粮仓、斗式提升机、水平输送机, 并配有通风、引风系统, 电子测温系统、扫仓出仓绞龙、空中通廊、液压自动卸车台以及烘干机等设备。这些成套设备已普及到农场的每个生产队。农村于1982年在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甘南县长山公社建华大队, 进行了场上作业机械配套成龙试验, 效果虽好, 但未能推广。 (1) 种子和粮食加工机械。80年代国营农场相继装备种子加工厂, 解决了玉米种子烘干问题。洪河、二道河、鸭绿河等农场先后建起粮食处理中心,1985年达33座, 粮食干燥处理达到了工厂化。 (2) 农田基本建设机械。60年代黑龙江省农村开始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 配置使用国家拨给的推土机、开沟犁等大型农田基本建设机械。70年代全省各地陆续使用省内生产的推土铲、开沟犁、平地机、铲抛机、筑埂机、铲运机和冻土施工机械等。1983年国营农场从美国引进防涝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用的大型成套机械200台。1995年全省拥有各种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6万台。 (3) 排灌机械。建国初期推广使用解放式水车。60年代开始使用离心泵、混流泵、深井泵、潜水电泵等。1979年, 友谊农场5分场2队从国外引进圆型喷灌机。80年代推广了省内生产的平移式喷灌机等。1995年全省有排灌动力机械15.53万台, 折合135.49万千瓦, 各种型号的农用水泵13.84万台, 喷灌机3 986台。 (4) 粮油加工机械。50年代末, 黑龙江省农村开始使用制米机、磨面机、榨油机。60年代农业机械站用拖拉机做动力, 装备粮油加工机械, 搞流动服务。70年代后期, 农村粮油加工作坊发展很快, 达到社社有油坊, 队队有米面加工厂。1995年全省有加工动力120.70万千瓦, 制米机4.12万台, 磨面机2.24万台, 榨油机6 800台, 淀粉加工机械3500台。 (5) 运输机械。50年代黑龙江省农村运输依靠花轱辘车和大铁车。60年代开始使用胶轮大车和手推车。70年代汽车和胶轮拖拉机成为农场的主要运输工具, 农村也大量使用胶轮拖拉机运输。80年代胶轮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成为农村短途运输的主要工具, 同时也发展了汽车, 用于长途运输。1990年全省有农用汽车1.3万台, 由拖拉机牵引的大中小型拖车有40万辆。到1995年全省农用汽车减为0.84万台,由拖拉机牵引的大中小型拖车有41.9万辆。 (6) 牧业机械。50年代黑龙江省农村开始使用饲料粉碎机, 70年代末普及粉碎机与铡草机, 同时在部分牧区开始使用机引割搂草机、方捆机、青饲料挂车等。80年代农村用笼具养鸡, 农场推广剪毛机、挤奶器等。1995年全省有粉碎机3万台, 铡草机2.4万台, 机引割搂草机1 200台, 挤奶器247套, 同时还建立了饲料加工厂641处。 (7) 林业机械。7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没有专用的林业机械。80年代后期有了植树机、挖坑机、割灌机、除草机等。1995年全省有植树机72台, 挖坑机123台, 割灌机222台, 除草机1 314台。 (8) 渔业机械。80年代, 为适应农村养渔业的发展, 用机械修渔地和喂养。1995年全省有增氧机275台, 机动捕捞渔船3 018艘, 池塘挖掘机26台。 ☚ 一、生产水平 (二)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