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木竹产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木竹产品

(一)木竹产品

木竹是人们生产和生活重要的物质资料。安徽采伐利用森林,生产木竹原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和县猿人”构木为巢。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于淮河、黄河一带,曾在江淮地区率众随山伐木,以供治水之用。明时,徽商开始将木材贩运出省,“徽木”、“亳桐”随即驰名海内外。民国时期,徽州在外地设立木行达20多家。但新中国成立前安徽木材产量一直很小,1949年,全年木材采伐量仅为1.12万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从1950年开始,安徽省人民政府对森林采伐、木竹生产和木竹市场进行管理。1953年,安徽各级森工局和木材公司成立后,全省木竹采伐、收购、储运、供销、调拨业务,实行国家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管理的办法,长期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和凭证经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年产木材约40万立方米左右,毛竹600万根左右。1959年和1960年,受“大跃进”影响,年产木材曾达到100万立方米,对全省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60年代和70年代,全省木材产量基本稳定在40万~50万立方米,毛竹产量在500万根左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省木竹生产在严格控制资源消耗的基础上,产量稳步增长,1994年,全省共生产木材237.5万立方米,包括锯材2.3万立方米,其中国营林场产材15.5万立方米;生产毛竹2 714.5万根,其中国营林场生产53.6万根,杂竹524.3万根。
70年代以前,安徽木材生产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江淮和淮北地区产材很少,每年约5 000立方米。随着平原绿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淮北地区大力发展杨树、泡桐等速生树种,80年代初期,陆续开始采伐利用,产材量逐年增加,由木材短缺发展到自给自足,进而能够生产商品材,成为安徽省继两大山区之后,又一新兴木材生产基地。1984年,淮北平原地区产材上市成交量已达到20万立方米,其中泡桐占80%。亳州、太和、宿县、界首、砀山等地每年通过外贸出口泡桐1万立方米左右。1994年,淮北地区共生产木材91.6万立方米。
根据林业第二次创业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00年,全省木材年总产量要达300万立方米,其中生产商品材150万立方米。

☚ 五、林产品   (二)人造板 ☛
000025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