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诊observation四诊之一。通过视觉了解病情,提供辨证依据和帮助判断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开始,先站在病畜侧前方的适当距离,边观察边缓缓绕病畜行走一周,对病畜的精神、营养、呼吸、腹围、被毛、体躯、站立姿态等有个总的印象, 发现异常、再作仔细的局部检查。望诊包括望整体和望局部。 图1 牛正常鼻汗 望口色 中兽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口色是气血的外荣, 气血的盛衰和脏腑的虚实可从口色上反映出来。望口色的部位因家畜种类不同而有所侧重:马、骡以察舌为主, 唇、卧蚕和排齿为辅; 牛、羊以察舌底及颊部为主; 猪主要是看舌。察口色就是观察上述各有关部位的颜色、光泽、湿度、舌苔和舌形等方面的变化。 图2 牛鼻镜龟裂 正常与有病口色 各种家畜正常口色一般是舌质淡红, 微有薄白苔, 干湿得中, 不胖不瘦,活动灵活,可因四季气候的不同而有一些小的变化。如夏季炎热,气血旺盛, 口色偏红; 冬季寒冷, 气血循行较缓, 口色也就偏淡一些。另外, 家畜种类和年龄不同, 口色也有一定的差异。如猪的口色比马、牛红一些,牛、羊的口色比马骡淡一些, 幼畜的口色偏红, 老龄家畜的口色偏淡。病理口色分: 青、红、黄、白、黑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青白属寒证, 见于胃寒、肺寒、脾寒、冷痛、外感风寒等。青黄为内寒夹湿, 如寒湿困脾、冷肠泻等。青紫滑润为寒极, 青紫而干属气滞血瘀。红色主热。鲜红为热在气分, 绛(深红)为热入营分, 赤紫为热入血分; 舌尖红是心火亢盛; 舌边红是肝胆有热; 舌红而干是热盛伤津; 舌红干无苔是阴虚火旺。黄色主湿。黄色鲜明如橘为阳黄, 属肝脾湿热; 淡黄晦暗为阴黄, 为肝脾寒湿。白色主虚。淡白为血虚, 见于贫血、营养不良; 苍白为极度血虚, 见于大失血、严重虫积; 白如枯骨多为死色 (临证较为少见)。黑色亦很少见,一般是指青紫而晦暗,表示血已败伤。唇和排齿湿润为津液未伤,干燥为热伤津液。属病理口色, 但有光泽是正气尚存。晦暗枯槁表示气滞血瘀, 预后不良。 舌苔 中兽医古籍中有关苔诊的记载很少, 当代有关苔诊的论述已有所增多。苔诊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借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邪深浅和胃气有无, 进而推知病情的轻重、进退和转归。苔诊时应注意苔的有无、颜色、厚薄、润燥、腐腻等。健康家畜应无苔或微有薄白苔, 干湿适中。病理情况下, 苔的有无表示胃气的盛衰: 苔迅速增厚, 表示病邪势盛; 苔迅速退尽, 舌面光亮而干, 病理舌色依然可见, 病情有增无减, 表示病转重危; 苔满舌面为病重, 苔少是病轻。苔色变化反映病邪的进退: 苔由白转黄或转灰转黑色, 表示病邪渐盛。反之, 表示病邪渐退; 苔的厚薄表示病邪深浅: 苔由薄变厚,由疏松变致密, 表示病邪深入, 病情加重; 反之, 表示病邪渐退。苔的润燥表示津液的盈亏:苔润是津液未伤;过润是寒湿内聚; 苔燥是津液已伤; 苔由润变燥是表邪化热入里; 反之, 是邪热消退。苔的腐腻表示湿浊的轻重:苔腐(苔疏松而厚, 易剥离),表示阳气有余, 属热证和实证; 苔腻(苔细腻致密、擦之不去), 表示阳不胜阴, 湿浊内蕴; 苔由腐转腻为病进; 反之, 为病退。苔气味臭为病邪深重; 苔气味淡为病轻。 马的病苔主要有4种。❶白苔: 主表、主寒。多见于肺经病。薄白如瓦上霜者多为表寒,病在卫分。白厚而滑为内有寒湿; 白厚而腻为胃肠积滞; 薄白而干为外邪开始化热伤津;白厚而干为湿邪初化热入里,而湿浊不化。 ❷黄苔:主热。多见于脾胃经病。病在气分。淡黄薄润为里热初起或外感风热;苔由白转黄为风寒化热,邪由卫分转入气分;薄黄而干为里热初伤津液;黄厚而干为里热炽盛;苔黄厚腻为脾胃或肝胆湿热;苔黄褐焦裂为热极。 ❸灰苔:是湿或热发展到病情较重的表现,多由黄苔转化而来,也可见于苔由黄转黑的过渡阶段。苔黄燥带灰为里热夹湿:苔灰干,舌绛,多为燥热内蕴。 ❹黑苔较少见,苔黑燥裂为热极,津液枯竭;苔黑润滑是阳虚而阴寒盛。均为病重之征。 望口色时应鉴别草料及药物等对舌质、舌苔的影响。 望舌形和舌动 望舌形应注意舌的大小、老嫩、长短、裂纹、光滑、糜烂等。舌肿胀多属实热证。舌赤肿糜烂,转动不灵, 见于热毒积于心经;舌肿硬,活动失灵,或偏向一侧,多为风症;舌肿喘息为热毒蕴结心肺;舌肿色青紫多为中毒;舌浮肿色青黄为气虚;浮肿色苍白为血虚。舌瘦小属虚证。瘦小淡白为血虚;瘦小绛嫩无苔为阴虚火旺;舌瘦小绛,苔黄为热盛伤阴。舌体纹理粗糙,坚敛苍老称为老舌,属实热证。纹理细腻、浮肿娇嫩称嫩舌,属虚证。嫩而淡白为血虚;嫩而青黄属气虚;嫩而瘦小,色红无苔属阴虚。舌有裂纹属热伤津液。光滑舌多因汗、下太过而致阴液枯竭。舌绛光滑为阴亏;淡白光滑为气阴两亏。舌肌有力为病轻;舌肌松弛为病重。 现代研究证明:随着舌色由淡红转红转绛转青紫,红细胞压积容量、黄疸指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逐渐增多而血沉渐慢;随着苔色由薄白转白腻转黄燥转灰黑,舌苔的渗出细胞逐渐增多;这种变化与感染发热关系密切;各种渗出细胞中以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增多最明显。舌面电阻值是判断唾液分泌量的客观指标。舌苔在舌面的自然分布量是由舌根向舌尖逐渐变薄,其含水量相应减少,电阻值则依次增大。白腻苔含水较多电阻值较小,黄燥苔和灰黑苔含水少,电阻值明显增高。 望槽口 马槽口(下颌间隙)生硬结不易移动者,见于马鼻疽;槽口漫肿热痛先硬后软者,见于喉骨胀。 望咽喉 马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喘粗咳嗽,见于颡黄或喉骨胀。 望饮食 包括观察采食、饮水、咀嚼、反刍、嗳气等动作。马吃草不吃料多为料伤;喜吃干草干料多为伤水;喜吃湿草湿料多为胃热;食欲时好时坏见于脾胃不和;烦渴贪水见于胃热或津亏;饮少或不饮,多为寒证;渴不欲饮为内有湿;以切齿采食者多为唇或颊部有病; 口鼻伸入水中饮水并咀嚼,或含草于口内而不咀嚼,多为脑病;咀嚼小心、吐草,见于口腔或牙齿疾病; 口紧难以采食见于破伤风;急食中突然停止采食,伸头缩项, 口鼻流涎, 见于草噎:边吃边吐草见于翻胃吐草。牛羊食后应有反刍和嗳气,反刍每昼夜4~8次,每次约40分钟,每块食团咀嚼约40次。若反刍缓慢,多为脾虚;反刍和嗳气停止,表示病重。 望皮毛 被毛逆立见于外感,被毛焦枯,换毛迟缓,皮肤弹性差, 见于脾肺两虚;瘙痒脱毛,擦树揩桩,皮肤增厚,有皱褶和痂皮, 多为疥癣;皮肤忽然发生疙瘩, 大小不一,连成一片,瘙痒,口眼浮肿,见于遍身黄;前胸等处皮肤有疙瘩和小破口, 见于虻蝇叮咬;鞍伤多见于髯甲或脊背。望皮肤应注意有无疮黄。疮,初起热痛硬肿,继则破溃流脓:黄,急性者属热毒,如束颡黄、偏次黄、腰黄、肷黄等:慢性者属心肾阳虚,如:肚底黄、袖口黄等。 望汗 轻微使役就出汗为阳虚自汗;夜间休息也出汗为阴虚盗汗;剧痛或脏腑破裂时全身大汗。 望呼吸 健康家畜每分钟呼吸数:马8~16,牛和猪10~30,羊12~30,驼5~12次。病理呼吸有寒热虚实之分:气促喘粗多属热证;呼吸减慢多属虚证。喘分实喘、虚喘:实喘多为新病或急病,气促喘息,鼻翼扇动,呼气热,皮温高, 口渴喜饮, 口色红燥,有黄苔,粪干尿赤量少:虚喘多为久病,静则喘轻,动则喘重,气如抽锯,两肷扇动, 出现喘沟,甚至肛门随呼吸而运动,长期咳嗽, 日轻夜重,咳声无力,神疲力乏,毛焦身瘦。健康家畜为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明显, 多为胸痛;胸式呼吸明显, 见于肚胀。 望腰 弓腰见于肾经寒湿或异物伤胃;腰脊紧硬,见于腰胯风湿;腰脊板硬,肌肉强直,见于破伤风;膘肥体壮之畜腰胯无力,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卧地, 见于胡骨把胯。 望肷 肷吊毛焦, 见于营养不良或久病虚弱;马肷部隆起为肠臌胀;牛羊左肷隆起,按之如鼓的是瘤胃气胀,按之坚硬的为食胀;肷和胸壁呈节律性的同时震动为跳肷;肷与肋骨随呼吸而扇动,气如抽锯,见于马喘症。 望二阴 二阴指前阴(阴茎、睾丸、阴门)和后阴(肛门)。睾丸硬肿而凉为阴肾黄,热而痛为阳肾黄;阴囊软肿,时大时小为阴囊疝;阴鞘及阴囊水肿并延及腹下,见于马媾疫; 见母畜即阴茎勃起,未交媾即泄精,见于肾虚滑精;有性欲,但阴茎勃起不充分为阳痿,属肾阳亏虚:阴茎长期垂脱于包皮之外为垂缕不收,属肾经虚寒;孕畜产期未到而阴户虚肿外翻,流黄白色分泌物, 为流产先兆; 孕畜阴户流浊液, 弓背努责,见于胎死腹中;产后阴户常流粘脓,弓背努责,见于带下;阴道或子宫垂脱于阴户外,分别称阴道脱和子宫脱。肛门外翻为脱肛,均属中气下陷;肛门松弛见于严重腹泻。 望粪尿 粪臭干黑,外包粘液,是胃肠有热;粪稀色淡为胃肠有寒;泻粪腥臭为肠黄;经常粪稀,完谷不化, 见于脾虚泻; 粪稀有血, 见于中毒; 马排粪停止, 起卧不安, 多为结症。马尿少色深黄且有臊味者属实热证: 尿量多者属虚寒证; 忽然尿闭腹痛见于尿结石; 尿红有血为尿血。 望诊四诊之一。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他分泌物,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一般以神色、舌诊为重点 (小儿包括诊指纹)。辨别色泽时,以在自然光线较充足的地方为好。 望诊 望诊中医学四诊之一,指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为辨证提供依据。一是望神,重点在于目光、表情和动态。以意识清楚、语言明晰、目光精彩、面色荣润含蓄、感觉与动作反应灵敏、呼吸匀、肌肉不削为得神,反之则为失神,标志着正气的旺盛与衰竭。此外还有神气不足、神志异常和假神,假神是垂危病人忽现神气转佳,正气将脱之象,俗称“回光返照”。二是望面色,以光明润泽、含蓄不露为善,以晦暗暴露为恶。从气色种类看,青色主寒、痛或瘀血,赤色主热,黄色主虚、湿,白色主虚、寒、夺血或脱气,黑色主肾虚、寒、痛、水饮或瘀血。如咣白虚胖多气虚挟湿,可见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带下病等;晦暗而颊额黑斑,或眼眶黯者,多肾虚,可见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胎动不安、滑胎等。三是望形态,重点是体形和姿态,如胖多气虚痰湿盛、瘦多阴虚火旺;年逾18仍身小肉削、乳房平坦如幼女而无月经来潮,为肾气未充;产后乳房胀痛、红肿为乳痈;睑、唇、指趾不时颤动为痉病抽搐前兆。四是望头颈五官九窍,如阴疮,阴户中有物突出的阴挺,阴器形态异常的“五不女”等。五是望皮肤,如色泽、润枯、肿胀、痘疮及斑疹等。六是望排泄或分泌物,如痰涎涕唾、呕吐物等;妇女则重点是月经、带下、恶露,如经血之色深浅、质稀稠、血块情况。七是望舌,包括舌质荣枯、颜色、形态,舌苔之厚薄、颜色、润燥,以及舌之老嫩,如舌边红赤为肝胆火盛,可见月经先期、过多、崩漏、产褥感染等,舌胖大湿润,边有舌痕,多见月经过多、经前泄泻、妊娠水肿等;白苔属寒,黄苔属热,灰苔属湿,干燥伤阴,滑腻痰浊;老属实证,嫩属虚证。 ☚ 13.4 妇科病诊法 闻诊 ☛ 望诊四诊之一。指医生凭借自己的诊断知识,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大小便和其它排泄物,以及小儿的指纹等,以帮助诊断的方法。 望诊 望诊中医诊法之一。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体变化以获取诊断资料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脏腑病变可以在体表反映出来。《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此即望诊的理论依据。望神以观察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状态为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以此判断临床预后。望色主要指观察面部色泽,根据五色(青、赤、黄、白、黑)及其显现部位来判断疾病及其所在脏腑。望形指观察人体全身的形态,如肥瘦、肿胀、抽搐、瘫痪等。此外,望诊还须对舌、目、耳、鼻、前后阴、皮肤、爪甲、排泄物等进行观察。其中舌诊已发展成为中医诊法中的重要内容。望诊必须与闻诊、问诊、切诊合参,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病情。 ☚ 四诊 舌诊 ☛ 望诊 望诊wangzhen望诊又称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由于望诊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一直被作为检查病人的第一步。全身望诊可了解到病人的一般状态、年龄、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体位、步态、姿势等;局部望诊可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舌苔、胸廓、腹形、骨骼关节外形等。观察表浅部位时,可直接利用天然光线或照明灯光,但灯光不适于辨别黄染和轻微的颜色改变。检查深暗部位(如咽部、外耳道、鼻腔等)需借助深部照明用的工具,有时需要特殊的仪器(如耳镜、眼底镜等)。祖国医学对望诊十分重视,通过望神、望色、望形、望态进行辨证。 ☚ 问诊 触诊 ☛ 望诊inspection系最简单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医生需有敏锐和系统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经验。检查时应光线充足、室内应温暖,病人可脱去上衣或一部分身体露在外面,应系统的、全面的、细致的观察,其内容亦很多,如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意识状态、表情、体位姿势、步态、活动、肤色、呼吸运动等,从中观察异常形态、特殊表现、功能异常等。对诊断疾病及判断其预后均有一定帮助。 望诊四诊之一。即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大小便及其他分泌物。对小儿还包括诊指纹。 望诊 望诊四诊之一。在自然光线较充足的环境中,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态、色泽、动态、体表各部和舌体、舌苔、大小便,以及其他分泌物色质的异常变化,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黄帝内经》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注于面而出空窍(《灵枢》)。”并认为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四诊和四珍合参 闻诊 ☛ 望诊 望诊是医生通过眼睛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以推测病变,找出诊断依据的一种诊法。包括全身望诊和局部望诊两个方面。全身望诊主要望发育、营养、面容、体位、步态、姿势、意识等全身情况,局部望诊主要望各部位的改变,如皮肤颜色、皮疹情况,舌苔变化、肿块大小、伤口长宽及头、颈、胸、腹、四肢和分泌物、排泄物等情况。望诊中,尤其重视面部望诊,壮医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和气泽,来判断患者气血阴阳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及预后的转归。如患者额部及印堂部位出现暗黑色或灰色无华者,多提示体内有“阴疮”存在,暗黑灰色自上而下伸延,表示病情由轻转重;暗黑色伸延至两颧后多不可治等。望诊要在充足的自然光下进行。 ☚ 壮医诊法 询诊 ☛ 望诊wàngzhěn四诊之一。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动态、体表各部、舌体与舌苔、大小便和其他分泌物, 从而获取与疾病有关的辨证资料。一般以神色、舌诊为重点(小儿包括诊指纹)。辨别色泽时, 以在自然光线较充足的地方为好。 望诊 望诊望诊,指医生运用其视觉,对病人全身有关部位及其分泌和排泄物等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观察。医生接触病人时即为望诊的开始。故诊法以望诊为先,居于四诊之首,而且常以初见其病患所产生的最先印象,最为真切。《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由于人的精神、情志、营养状态、年龄、发育情况以及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的色泽形态,机能活动等等,都和内部脏腑气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外部神色形态的变化,实质上是内部脏腑气血活动及其变化的反映,从而成为诊断其疾病依据的一个重要方面。故望诊是建立在整体的生理观和病理观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望诊知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医学术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有其独特的内容。其中包括观神、察色、望形态、察目、辨舌、辨指纹、辨排泄物等。在西医诊断学的望诊中,虽也大致包含这些内容,但它们具体诊察的内涵和辨认方法是不同的。例如观神,西医侧重于精神意识状态,如兴奋、抑郁、异常行为或意识不清、木僵、嗜睡、昏迷以及与医生合作的情况等,凡此种种,基本上都属于大脑神经功能的表现。而中医观神,不但要审察患者的神志,更重要的是探讨整个生命机能综合的现象。因此,察目,须观目之神; 望色,先察色之神; 按脉,须切脉之神,这种种“神”的表现,都有特定的涵义与诊断内容,由此说明两个医学体系的望诊,在理论认识和具体方法是有不同的。其次,在分析外表体征的临床意义方面,西医较多把个别的症状与一定的疾病联系起来,注意体征的个性。如急性腹膜炎的希氏面容,麻疹的麻疹粘膜斑,肠伤寒的玫瑰疹与猩红热的杨梅舌等; 而中医的局部望诊,乃着重于了解整体脏腑气血的邪正虚实,并把一定的体表部位或孔窍与特定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构成表与里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如心病者颧赤,肾病者颧与颜 (天庭)黑,舌上裂纹属伤阴,舌苔深黄为实热等。 ☚ 诊法 望神 ☛ 望诊 望诊望诊又称视诊,是用眼来观察被检查者状态的检查法,它是古老的一种诊病方法。早在公元前四至五世纪,希腊名医Hippocrates就已用望诊观察病人,诊断疾病。在我国史书《史记》中,记载有公元前约五世纪秦越人(扁鹊)通过望色而知齐侯的病由表入里的史料。由于望诊方法简便,所以一直作为检查病人的第一步,沿用至今。望诊时采用的光线应柔和、无色。观察表浅部位时,可直接利用天然光线或室内照明用的灯光,但须注意后者不适于辨别黄染和轻微的颜色改变。检查深暗部位 (如咽部、耳道、鼻腔等)需借助于深部照明用的工具,如手电筒或额镜等。观察隐约的隆起、凹陷或搏动时,应采用由被检部位侧方射来的光线,这样可使低凹处较暗,对比较为显著,易于发现。对目力难辨的微细结构,如某些皮肤损害,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望诊时,应让被检查者充分显露被检查的部位,必要时,还要显露对侧相应部位,以资对比。 ☚ 体检诊断 触诊 ☛ 望诊 望诊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人体外部与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如面部和舌部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脏腑各部变化。人体内之精华特别是精液之至精聚于心脏,由心脏输送于全身各部,以起补益正精,丰泽颜色之效。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为精神状态,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活动,动作是否协调,反应的灵敏程度等来判定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所在及预后。 ☚ 诊断学 问诊 ☛ 望诊 望诊望诊是医生以眼睛有目的地观察患者的神色、形体、舌象、排泄物及身体各部的形态和功能,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从而判断有否病理变化的一种诊察方法。望诊内容包括望形体、形态、疼痛状况、巩膜、眼神、痰液、大便、呕吐物、皮肤色泽、特别是望舌和小便等。 ☚ 诊断学 问诊 ☛ 望诊 望诊inspection即“视诊”。 ☚ 视诊 触觉 ☛ 望诊wang zhen【医学】observation 望诊inspection 望诊wàng zhěninspec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