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优高”基地型农业
“七五”以来,嘉定县(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重视科技攻关,注重人才培训,实施“星火”、“丰收”计划,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农艺、新品种和新经济作物。先后获得县、市以上科技奖140多项,推广科研成果500余项,年效益达到1 500万元。如稻麦轻型农艺、配方施肥、化学除草、机械化收割、蔬菜工厂化育苗、藤稔葡萄品种推广、朱家桥王鸽选育、梅山猪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农田“三暗”工程、STG—65型双滚筒脱粒清扬机等70多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博览会奖或产品奖。1999年,全区小麦套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直播面积占82%、抛秧面积占13%;小麦机收面积达100%、水稻机收面积达40%。不仅使粮食生产省工、省力,节本、增产,而且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优高基地型农业创造了条件。
种植业基地:投资3 000万元,建成农业示范区14个,面积667公顷,1998年实现总产值3 221.48万元,创利591.5万元;投资2 286.03万元,建成方泰、娄塘、唐行三个市级“三高”粮田区,面积843.18公顷,粮食常年单产1.25万千克,劳均产粮2.23万千克,劳均产值3.98万元,比三镇面上平均增产8%;建设“吨粮田”88.33公顷,单产超7 500千克,新增产值72.15万元。投资903万元,建成商品粮基地3个,86.17公顷,1997年小麦、水稻平均单产分别比全区平均单产增28.4%和15.8%。投资949.21万元,建设市农业现代化试点镇村五个(马陆镇、安亭镇、马陆镇彭赵村、安亭镇火炬村和南翔镇永乐村),1990—1993年,三年增加经济效益403.96万元。投资6 000多万元,建成区蔬菜示范园艺场8个,面积60公顷,种植名特优品种90多个。全区建成万亩葡萄基地,生产巨峰、藤稔、紫香珍等优质葡萄产量超万吨, 产品占上海果品市场90%, 年亩产值3 000元以上。投资108万元, 建设区镇特约良种基地260公顷, 实现区、镇两级统一供种率8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5%。嘉定区在实施基地型农业的同时, 注重老品种的开发和新品种的引种试验, 南翔“三香” (香葱、香菜、香丝瓜) 走红, 朱家桥旺泾韭菜一炮打响, 鲜花生产形势看好, 全区还种植猕猴桃26公顷, 草莓近300公顷。安亭银杏基地也有一定规模。此外, 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也加快进行。
畜禽生产基地: 投资1 448.7万元, 建成千头以上养猪场62个, 成为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之一。投资672万元, 新建梅山猪原种场1个, 年培育纯梅山小母猪、“长梅”、“长上”母猪4 385头, 被定为全国重点种猪基地场。投资3 162万元, 新建万羽以上蛋鸡场13个、20万羽肉鸡场2个, 种鸡、种鸭场各1个。全区还建有百头以上奶牛场8个; 黄渡镇新康等乌骨鸡场6个; 朱家桥、徐行等镇养鸽场12个; 安亭、徐行等鸵鸟养殖场。1999年, 全区饲养生猪85.77万头, 出栏57.06万头, 其中瘦肉型猪45.6万头; 家禽上市量662万羽, 产蛋1.07万吨; 产奶7 509吨。珍禽上市量有乌骨鸡142.6万羽、肉鸽92.17万羽、优质鸡12万羽、番鸭含山鸭3.1万只、野鸡600只、鸵鸟593只。
水产养殖基地: 投资1 152万元, 兴建渔场100多个、902公顷, 开挖精养塘448公顷, 其中名特优面积166.1公顷。投资970万元, 组建上海三友鳖业公司, 年生产商品鳖45万只左右。上海望新水产良种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鱼苗场, 运用长江水系家鱼种子库技术, 具有年产10亿尾鱼苗的生产能力。各养殖场除常规品种水产养殖外, 特种水产养殖方兴未艾。1999年, 全区淡水产品总产6 818吨, 其中主要名特优水产有罗氏沼虾96吨、甲鱼140吨、河蟹34吨、青虾73吨、锦鲤鱼104吨、大口胭脂鱼30吨、淡水白鲳22吨、胡子鲶28吨、彭泽鲫21吨、牛蛙和加州鲈鱼各6吨。澳洲龙虾、美国红鱼、刀额新对虾等新品种引种成功, 并批量生产。
1999年, 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8.08亿元, 比1980年提高4.28倍。其中畜牧业产值占47.3%, 种植业 (含林业) 占42.14%, 渔业占10.56%。实现了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 丰富了市民“菜篮子”,增加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