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滇中粮仓”地位巩固,种植业全面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滇中粮仓”地位巩固,种植业全面发展

(一)“滇中粮仓”地位巩固,种植业全面发展

宜良县粮食生产历史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明朝开凿汤池渠引阳宗海水灌溉宜良坝子以来,宜良水稻种植业就赢得了“滇中粮仓”的美称。宜良大米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优,清朝刘慰三《滇南志略·云南府》中说: “省城食米,全赖宜良、新兴。”新中国成立前,宜良农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优越的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种植的技术水平十分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宜良县各级党政组织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在抓肥料、机械投入的同时,狠抓农田水利建设。20世纪50年代兴建了一批水库蓄水工程。60年代“农业学大寨”中又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治水改土工作,全县条田、水平梯地初具规模。70年代进行了南盘江河道截弯改直和炸滩除洪治理,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向前发展。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85万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宜良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❶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生产力发展扫清了障碍。
❷持之以恒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八五”以来是宜良县农田水利建设最好的时期,建设规模大,投资多,效益好。全县“八五”期间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6亿元,比“七五”期间投资增长3倍多;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 821件;新建水浇地5 820公顷;建设高产稳产田地1.31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4万公顷,水利化程度达到75%。
❸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满足粮食生产需要。全县以职能部门为主,先后建立了科技、种子、农资、农机、水利几大服务体系。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4万吨,1999年达到18.3万吨,曾被国务院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到表彰奖励。近几年来,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粮5万吨,使“滇中粮仓”的历史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宜良县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
❶扩大烤烟种植面积,1997年粮经种植结构比例由80年代初的90:10调整为69:31,其中烤烟种植面积由1 333公顷扩大到1.06万公顷,收购烟叶1.98万吨,上中等烟叶比例占80%,烤烟财政税收7 000万元,烟农收入1.8亿元。
❷充分利用气候、交通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生产。1997年种植早蒜、早瓜、早辣椒等冬早蔬菜1 333公顷,总产量5.6万吨,商品量4.1万吨,收入2 600多万元。
❸深化山林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板栗生产。宜良县在全省率先把集体荒山使用权出让给农户,促进了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到1997年全县共出让集体荒山1.3万公顷,其中开发利用面积近1.2万公顷,占出让面积的90.1%。板栗园面积达到8 000公顷,总产量913吨,大部分新植板栗正陆续进入挂果期和盛果期,产量逐年递增。

☚ 二、宜良县   (二)以鸭子为龙头,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
000009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