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左”的思想泛滥,生产严重受挫
1967—1969年,到处以“革命”冲击生产,用政治代替经济,批判一心一意抓生产是唯生产力论。在所有制问题上,有些社队又搞“穷过渡”,把生产小队核算又改为大队核算。以“大寨式记工”代替定额包工为主要形式的评工记分制度,造成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对社员家庭经营的自留地和各种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大砍社队企业,说办社队企业是冲击以粮为纲,挖社会主义墙脚。生产上又出现瞎指挥,在丘陵山区,毁林种粮,搞“人造平原”,在平原圩区,围湖造田,毁桑种粮,片面强调发展粮食,林牧副渔生产受到抑制。
1975年末,江青反革命集团趁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进行疯狂反扑,使正常的工作秩序又一次受到冲击。在农村把社员家庭经营的自留地和各种副业,又统统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一些地方又出现了收回社员自留地和饲料田,禁止社员饲养老母猪,限制社员饲养家禽家畜,把私人鱼塘收为集体所有等等,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次受到挫伤,农村多种经营,特别是畜禽生产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76年,全省牲畜饲养量比上年下降33.6%,家禽饲养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