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哀盐船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哀盐船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唯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郭。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懔栗,黑眚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唯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荡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熛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始连楫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慭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指失节。嗟狸首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收然灰之一抔,辨焚馀之白骨。

呜呼哀哉!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心期冥遇。唯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悲夫!丛冢有坎,泰厉有祀。强饮强食,冯其气类。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

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注〕 ① 盐纲:旧时水陆运输成批货物的组织,称为纲,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等。 ② 并命:同时丧命。郁为枯腊(xī 昔):《汉书·杨王孙传》:“(死尸)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郁, 聚结。腊, 干肉。 ③ 烈烈:火焰炽盛貌。 ④ 玄冥:《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神玄冥。”告成:完成使命。火灾发生之日为十二月乙卯(十九日),已是冬末,故云。 ⑤ 眚:目生翳,引申为云雾。 ⑥ 歌咢:《诗·大雅·行苇》:“或歌或咢。”《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咢。” ⑦ 摩木自生:《庄子·外物》:“木与木相摩则然(燃)。” ⑧ 痛謈(pó 婆):因痛而呼喊。《汉书·东方朔传》:“上令倡监榜(击打)舍人,舍人不胜痛,呼謈。”田田:象声词,指哀哭声。《礼记·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雀)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⑨ 焄蒿:气味散发。《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郑玄注:“焄谓香臭也;蒿谓气烝出貌也。” ⑩ 死丧之威:《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郑玄笺:“死丧可怖之事。” ⑪ 从井有仁:《论语·雍也》:“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注:“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有仁者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 ⑫ 旋入雷渊:语见《楚辞·招魂》。洪兴祖补注:“雷泽中有雷神。”此借指深渊。 ⑬ 波臣:《庄子·外物》:“(庄)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波臣意谓水族中的臣仆。后称死于水中者为“与波臣为伍”。 ⑭ 择音:《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孔颖达疏:“鹿死不择庇荫之处。”音,通“荫”。 ⑮ 灵台:《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成玄英疏:“灵台,心也。” ⑯ 精爽:魂魄。厉:恶鬼。 ⑰ 天属:《庄子·山木》:“或曰:‘……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天属,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⑱ 慭(yìn 胤):伤痛。 ⑲ 口不言而以意:贾谊《𫜹鸟赋》:“𫜹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意,通“臆”,胸臆,心意。 ⑳ (lì 丽)指:《庄子·胠箧》:“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成玄英疏:“,折也,割也。” ㉑ 嗟狸首之残形:韩愈《残形操序》:“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首作。” ㉒ 终狐祥而无主:《战国策·秦策四》:“鬼神狐祥无所食。”《史记·春申君列传》引作“鬼神孤伤,无所血食”。狐祥,即孤伤。无主,无人主管祭祀。 ㉓ 丛冢有坎:丛冢,乱葬的坟场。坎, 坑穴。《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郑玄注:“祭山林丘陵于坛,川谷于坎,每方各为坎为坛。”因而称江河山谷的祭典为坎祭。 ㉔ 泰厉有祀:《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其五曰“泰厉”。孔颖达疏:“曰泰厉者,谓……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

这篇《哀盐船文》,是汪中骈文中一篇力作。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夜,江苏仪征沙漫洲港口停泊的盐船突然发生火灾,烟焰张天,嘶号动地,一夜之间烧毁盐船一百三十只,烧死和淹死船民一千四百人。这一惨案发生后,二十七岁的汪中悲愤难已,他以饱蘸深情的笔墨,用极为生动、准确、精练的文字,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惨状,表达了对遇难船民的深切悲哀和同情,读来动人心魄。当时主讲扬州安定书院的著名学者杭世骏读了这篇文章,备加赞赏,专为此文写了序,赞曰:“采遗制于《大招》,激哀音于变徵,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矣。”给了文章以很高的评价,遂广为传诵。

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成功,关键在于紧紧围绕一个“哀”字,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法,集中表现作者那种极度悲愤的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首先,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手法,不断变换审视角度,通过生动地描绘景象,抒发情感,把哀愤之情逐步深化,收到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第一段是全篇总冒,交待了惨案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结果,其中特别提到“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并且是“一夕并命,郁为枯腊”。这样突然的变故和悲惨的结果,真是骇人听闻。全文起手就显得突兀不凡,虽简洁明了,但一股悲愤之情,却直透人心肺。第二段转入正面描写整个大火场面,极力渲染悲惨气氛。一开始,先写出隆冬寒冷、江中风大的环境,已觉阴森可怖,为大火的突发和猛烈设下伏笔。接着写大火发生,先是“星星如血”,紧接着是“百舫尽赤”,然后是船民奔走狂呼,而后是烟消火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最后是“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用浓墨重彩,次第写出了大火发生的经过,展示了整个火灾的生动场面,而哀愤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这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第三段又转换笔触,集中描写船民奔走逃生的情景和被淹死、烧死的惨状。如果说第二段是大笔勾勒、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具体描写,可谓微观透视了。作者写了船民的仗义互救,也写了他们的奋力逃生,然而这一切都敌不过无情的大火和滚滚波涛,“乃同归乎死地”,尸体奇形怪状,无辜的船民死不瞑目。这些伤心惨目的描写,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血泪,更深一层地打动着人们的恻隐之心。第四段更进一步,写死者的无辜和亲人的祭奠。那“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迍邅,心期冥遇”的惨景,几乎令人心绝。经过层层描写,不断渲染烘托,悲哀之情到此达到顶点,整篇文章产生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力量。文章各段,整体看来显得大开大合,上段末顺势收束,而下段又掉换笔锋,推宕开去,看起来似乎是另起端绪,实际上是亦宕亦接,若断还连,步步引进,不断深化。这样,使得文章具有浩浩荡荡的宏大气势。这种结构上的错落有致,独辟蹊径,把悲哀之情表现得极为浓郁,极为深沉,令人感动不已。

其次,在细节描写上,细如毫发,生动逼真。为了表达对船民的满腔同情之心,细节描写即大多集中在船民身上。第二段中写火灾发生前夕的船民,“群饱方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唯墨”。前两句表现平和安居生活,十分生动形象,是对以后描写大火的反衬;后面两句又给这种暂时的平和生活蒙上阴影,预兆灾祸之将来,倍觉凄切。火灾发生时,写船民在火中的情形:“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把船民在大火中仓皇奔窜、痛苦呼号、奋力挣扎的动作、声音和神态,表现得极为生动、准确而又细致,绘声绘色,历历如在目前,使人怵目惊心。写死难船民的尸体,更加惨不忍睹:“出寒流以浃辰,目睊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慭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指失节。”作者不惜以较多的笔墨来详细描写尸体的形状,目的在于深刻地展现这场悲剧的受害者的惨况,唤起人们哀伤的感情。读了这些细节描写,人们如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这些船民的不幸遭遇,对这场灾难有了更为深切的了解,从而产生出对受难者的无限哀痛和同情。这些成功的细节刻画,既对大笔勾勒作了补充,又对表现全篇主题,起了深化的作用。

再次,在情感抒发上,作者往往直抒胸臆,反复写出自己悲哀的叹息之声和愤怒的抗争之意,把感情表达得荡气回肠。第一段末尾,作者在刚刚点出这场悲剧后,就情不自禁地喊出:“烈烈厄运,可不悲邪!”悲怆之情,震荡心魄。到第四段,作者的情感几经酝酿,愈加浓烈,不断地发出悲声:“呜呼哀哉!”“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悲夫!”直到最后,作者的同情之心上升到极点,心情也更加沉痛,终于爆发般地呼喊出:“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真是字字凝血,句句含泪,使读者的心灵不能不感受到强烈的震动。黄宗羲说:“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明文案序》上)正是因为作者以满腔同情之心,又通过多种艺术手法,满怀激情地来写这场惨重的灾难,所以写得格外感人,把一个“哀”字表现得入木三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是一篇骈文。骈文要求使事用典,铺陈辞藻,讲究对偶和用韵,对叙事、抒情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妨碍。但汪中的这篇《哀盐船文》,却能摆脱“饰其词而遗其意”的形式主义倾向,没有因用典、对偶等方面的限制而形成板重和呆滞的缺点;相反,他能举重若轻,控纵自如,把典故、词语化解在对场面、人物的具体描写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李详《汪容甫先生赞序》),表达了自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十分真切动人。刘台拱在《遗诗题辞》中说他:“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从这篇文章看来,是中肯的评价。

字数:4376
管遗瑞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古典文学作品《哀盐船文》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哀盐船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2〕,仪征盐船火〔3〕,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4〕,东自泰州〔5〕,西极于汉阳〔6〕,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7〕。列樯蔽空,束江而立〔8〕,望之隐若城郭。一夕并命〔9〕,郁为枯腊〔10〕,烈烈厄运〔11〕,可不悲邪?
 于时玄冥告成〔12〕,万物休息,穷阴涸凝〔13〕,寒威凛慄〔14〕,黑眚拔来〔15〕,阳光西匿〔16〕。群饱方嬉〔17〕,歌咢宴食〔18〕,死气交缠,视面惟墨〔19〕。夜漏始下〔20〕,惊飙勃发〔21〕,万窍怒号〔22〕,地脉荡决〔23〕,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24〕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25〕,星星如血〔26〕。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27〕,熛若沃雪〔28〕。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29〕。始连楫以下碇〔30〕,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謈田田〔31〕,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32〕。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33〕。洎埃雾之重开〔34〕,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35〕,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36〕。衣缯败絮,墨查炭屑〔37〕,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38〕,旋入雷渊,并为波臣〔39〕,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40〕,知蹈水之必濡〔41〕,犹入险而思济〔42〕。挟惊浪以雷奔,势若而终坠〔43〕,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44〕,乘精爽而为厉〔45〕。出寒流以浃辰〔46〕,目睊睊而犹视〔47〕。知天属之来抚〔48〕,慭流血以盈眦〔49〕,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50〕,圜者如圈,破者如玦〔51〕。 积埃填窍,指失节〔52〕,嗟狸首之残形〔53〕,聚谁何而同穴〔54〕。 收然灰之一抔〔55〕,辨焚余之白骨。
 呜呼哀哉! 且夫众生乘化〔56〕,是云天常〔57〕,妻孥环之〔58〕,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为国殇。〔59〕兹也无名〔60〕,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呜咽。 日堕天昏,凄凄鬼语。 守哭迍邅〔61〕,心期冥遇。 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62〕,或举族之沉波,终狐祥而无主〔63〕。悲夫!丛冢有坎〔64〕,泰厉有祀〔65〕。 强饮强食,冯其气类〔66〕。 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 人逢其凶也邪? 天降其酷也邪? 夫何为而至于此极哉!
 
 〔1〕这是一篇骈文,描述了当时发生于仪征沙漫州的一场大火灾。 汪中(公元1745~1794),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少年孤贫,无力就学,由母亲教读。曾助“书贾鬻书”,得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在哲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不少成就。为人正直,恃才傲物,长期过着幕僚和卖文生活。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家,文章风格凄丽、哀婉。 著有《述学》、《容甫先生遗诗》等。
 〔2〕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据有关史书记载,这次大火发生于乾隆三十六年,与此文所记年代不同。 乙卯:即十九日。
 〔3〕仪征:今江苏仪征县。
 〔4〕盐纲:旧时称成批运输物资的组织为纲,这里指往来于长江和运河中的运盐船队。
 〔5〕泰州:今江苏泰州市。
 〔6〕汉阳:府名,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
 〔7〕绾(wan):联结、控扼。
 〔8〕束江而立:沿江聚集排列。
 〔9〕并命:同时丧命。
 〔10〕郁为枯腊(xi西):此句为《汉书·杨王孙传》中的原话,这里的意思是由于烈火的烧炙,人的尸体变成了焦枯的干肉。 郁,积聚貌。 腊,干肉。
 〔11〕烈烈:火盛貌。
 〔12〕玄冥告成:指冬季快结束了。《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神玄冥。”
 〔13〕穷阴涸凝:岁末严冬极其阴冷的天气好像把天地万物都冻结了。穷阴,极阴。涸凝,凝结。
 〔14〕凛慄:冻得让人发抖。
 〔15〕黑眚(sheng):目生翳曰眚。这里指黑色的云雾。
 〔16〕西匿:王粲《登楼赋》:“白日忽其西匿。”匿,隐藏。
 〔17〕群饱方嬉:人们吃饱了饭正在游戏。
 〔18〕咢(e):《诗·大雅·行苇》:“或歌或咢。”只击鼓不唱歌谓之咢。
 〔19〕墨:晦色。
 〔20〕夜漏始下:指天刚黑。漏,古时的滴水计时器。
 〔21〕惊飙勃发:狂风突起。
 〔22〕万窍怒号:指千孔万穴怒声号叫。《庄子·齐物论》:“是惟天作,作则万窍怒号。”
 〔23〕地脉荡决:河水震荡决口。地脉,指地上的河流。
 〔24〕山立:如山立。
 〔25〕摩木自生:《庄子·外物》:“木与木相摩则然(燃)。”
 〔26〕星星:犹点点。
 〔27〕睒(shan)睒:光焰闪烁的样子。
 〔28〕熛(biao)若沃雪:迸飞的火焰像用开水浇雪似的。极言其快速。熛,火焰。沃雪,以热水浇雪。
 〔29〕炙阴崖而焦爇(ruo):背阴的崖岸也被烤得烧着了。
 〔30〕下碇:即抛锚停泊。碇,船停泊时用以系船的石块。
 〔31〕痛謈(bo)田田:由于痛楚而发出很大的呼叫声。田田,象声词。
 〔32〕生涂:即生途,生路。
 〔33〕吷(xue):微小的声音。
 〔34〕洎(ji):及,到
 〔35〕焄(xun):指气。蒿:指气的蒸发。
 〔36〕嫖疾:轻快。
 〔37〕墨查:焦黑的木头。查,同“楂”。
 〔38〕从井有仁:这里指赴水援助别人。
 〔39〕并为波臣:指同被溺死。
 〔40〕急濑(lai):急流。
 〔41〕濡:沾湿,这里指淹没。
 〔42〕思济:希望得救。
 〔43〕(ji):上升。
 〔44〕灵台:指内心。
 〔45〕精爽:指魂魄。 厉:鬼怪,祸祟。
 〔46〕浃辰:十二天。 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47〕睊(juan)睊:侧目而视的样子。
 〔48〕天属:至亲,直系亲属。
 〔49〕慭(yin):伤痛。 眦(zi):眼眶。
 〔50〕漫漶(huan):模糊不清。
 〔51〕玦(jue):玉之如环而缺者,比喻破碎不完整。
 〔52〕(li):折断。
 〔53〕狸首:意指形体不全。 韩愈《残形操》序:“曾子梦见一狸,不见其首作。”
 〔54〕谁何:犹言其人不知为谁。
 〔55〕一抔(pou):一捧。
 〔56〕乘化:顺应自然规律而死。
 〔57〕天常:指自然规律。
 〔58〕妻孥(nu):妻子和儿女。
 〔59〕“以死”四句:意谓因保卫君主而死可在明堂受到封赏。罹难而不悔,可被奉祀为为国牺牲烈士。明堂,古代策功序德之处。不惩,犹言不悔。国殇,为国牺牲的烈士。
 〔60〕兹也无名:这些人死得毫无价值,没有名声。
 〔61〕迍邅(zhun zhan):徘徊,进退不决的样子。
 〔62〕属路:连接于道路。
 〔63〕狐祥:同“孤伤”,死后无人供祀。
 〔64〕丛冢:许多人葬在一起的乱坟。 坎:指墓穴。
 〔65〕泰厉:祭祀死而无后者的祠宇。
 〔66〕冯:通“凭”,凭借,依靠。气类:指气味相同的人。
 
 本文是汪中目击仪征江面失火后写的哀吊文章。杭世骏为本文作序时称:“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矣。”文章以骈体的形式,具体、生动地描绘了盐船失火,船、人俱焚的惨状,自始至终地贯注着作者深沉的哀悼情怀。文章写得悲婉、明丽,充分表现出作者“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的艺术才能。
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

辞赋名篇。清代汪中作。《述学》见载。仪征沙漫洲有盐船失火,作者目睹此场灾难,“迫于其所不忍,而饰之以文藻,当人心肃然震动之时,为之发其哀矜痛苦。”(杭世骏《哀盐船文·序》)文章先写仪征这一馆盐之口的概貌,点明火灾的时间、地点及严重后果。接着写自己对这场灾难的感叹,再下又具体写火灾的始末,最后再写对遇难船只、船民的哀伤及自己的感慨。作者怀着满腔的同情,淋漓尽致而又形象生动地描写盐船失火的火势及船民的万状痛苦。全赋使用比衬手法,即把死于此非常之祸与死于正常、死于国事相比,而衬其死之悲;以死而无后、死之举家衬其死之哀。作者采用多种写法;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文字工整而富有文彩,情真意切而气脉贯通,使全文凄丽哀婉,凄楚动人。杭世骏《哀盐船文·序》云:“(汪)中好深湛之思,故指事类情,申其雅志,采遗制于《大招》,激哀音于变征,可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矣”。王念孙《述学·序》亦云:“《哀盐船文》……其贯穿于经史诸子之书,而流衍于豪素,揆厥所亢,抑亦酝酿者厚矣。”近人古直《汪容甫文笺·叙录》说:“今观其《广陵对》、《哀盐船文》……至诚激发,溢气坌涌,形貌不同,而皆合于《小雅》《离骚》之致。”均为的评。

☚ 哀邹阳赋   哀逝水赋 ☛
哀盐船文

《哀盐船文》

清汪中撰。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江苏仪征县盐船突发大火,130多只船葬于火海,千余人焚为灰骨。汪中此文,即为凭吊这次火灾中的罹难者而作。作者怀着对遇难者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凄丽哀痛之笔,生动而详尽地描绘了盐船失火的惨状。文中叙火势之威烈,铺排渲染,使人惊心动魄;记船民火中相救求生,细致曲折,使人悲切欲涕。文末又加一段关于死的议论,语出肺腑,凄恻呜咽,悲怨之气袅袅不绝。通篇文章呈现出一种凄壮之美,虽用骈体文写造,而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序   宝山记游 ☛
000070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