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徘徊不前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徘徊不前阶段

(二)徘徊不前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 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 在指导思想上犯了 “左” 的错误, 有的地方采用平调方法开办农村工业, 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进行工具改革和粮米加工, 但成效甚微。到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 通过整风整社, 对不按政策规定不等价、无偿抽调社会的人、财、物, 认真清理退赔, 因而停办、关闭了一些农村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196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全党动手, 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的指示》 中再次强调“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 的方针,全省还是把粮食生产抓得紧紧的。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在农村中仍然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二、三产业比重很小。1970年有社办工业企业937个, 到1978年发展到3 330个。农村社会总产值1978年8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1.02亿元, 占农村社会总产值85.9%; 第二产业的农村工业产值8.21亿元, 占10%, 农村建筑业产值1.41亿元, 占1.7%; 第三产业的农村运输产值0.1亿元,占0.1%, 农村商业饮食业产值1.92亿元占2.3%。全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85.9:11.7:2.4。

☚ (一)单一产业阶段   (三)稳步调整,协调发展阶段 ☛

(二)徘徊不前阶段

(二)徘徊不前阶段1958—1977年

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57年初,省里提出:“以粮食、大豆为重点,有计划地增加其他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和山区土产、特产,开展多种经营,迅速改变某些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克服片面思想,全面发展农业经济”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省农村各产业,主要是农村工业开始起步,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严重干扰和阻挠,从1958—1977年的20年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一、二产业比例变化不大。
农村工业的起步,始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在中央“大办工业”号召下,全省农村办起了乡镇工业,1958年实现工业产值5 858万元,农业总产值12. 6亿元,一、二产业结构比例为95. 6:4.4。最高的1960年农村工业产值1. 23亿元,一、二产业结构比例为90.3:9.7。与1958年比较,第二产业上升了5.3个百分点。然而,,由于人民公社化初期兴办的乡镇工业,大多是采取“一平二调”的办法搞起来的,因此到“二五”计划后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停办和关闭了一些企业。到1962年乡镇工业产值下降为2048万元。一、二产业结构的比例为98.3: 1.7。
从1963年开始的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2亿元,比1962年增长21.4%。而农村的乡镇工业,继续处于停顿滑坡状态。1965年的乡镇工业产值仅为765万元,降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因此,1965年一、二产业结构的比例为99. 5: 0. 5。
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期间,由于处在“左”的思想的禁锢下,全省农业生产产值仅增长38%,年均增长3.3%。这期间,由于乡镇工业和农村多种经营,被当作“重钱轻粮”、“重副轻农”和“搞资本主义”来批判,始终处于停顿和徘徊的局面。一、二产业结构的比例变化不大。1966年为99. 6∶0. 4; 1970年为98. 1∶1. 9; 1975年为96. 2∶3. 8; 1977年为91.9∶8.1。农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农村产业结构严重失调,农村经济一直没有改变单一经营的困境。

☚ (一)单一经营阶段   (三)稳步调整阶段 ☛
000161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