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说文》:“咳,小儿笑也。”咳,婴儿笑。《礼记·内则》:“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通“阂” he [例]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间,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孙星衍《音义》:“‘咳’与‘阂’通。”阂,阻隔。咳通“阂”。 咳,匣母、之部;阂,疑母、职部。匣、疑旁纽双声,之、职阴入对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咳读音h·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户来切,平,咍韵。 ❶叹息。如:咳声叹气。 ❷叹词。表示惋惜;表示后悔;表示提醒人注意。 上一条: 嗨 下一条: 咍
咳读音k·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何开切,平,咍韵。 ❶[咳唾]谈吐;议论。《庄子·渔父》:“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声。” 上一条: 愒 下一条: 欬
咳读音k·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户来切,平,咍韵。 ❶咳嗽,多由感冒引起。 上一条: 㕎 下一条: 欬
咳读音h·ai(ˊ),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何开切,平,咍韵。 ❶小孩笑声。 上一条: 孩 下一条: 骸 咳hǎi小儿笑。例:毣 儿(mú dǔr)娃被逗得笑~~地逗人爱! 《说文》:“咳,小儿笑也。” 咳〔ke〕 jid nud. 咳嗽 〔ke·sou〕 jid nud. 咳{}三4120①动去。兰银官话。甘肃高台。1931年《高台县志》:「去谓之~。」②动由口腔排出(胃气)。江淮官话。江苏盐城〖 〗。~气‖~饱气。③动咯出来。粤语。广东阳江〖 〗。~血。④动中断。借自英语cut。粤语。广东广州〖 〗。⑤形多。中原官话。山西汾西〖 〗。⑥动咳嗽。古方言。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引《苍颉篇》云:「齐郡谓瘶曰~。」   咳hāi❶表示招呼或提醒 △ ~,别讲了,要上课了。 ❷表示惊异或后悔 △ ~,我再也不来了! 另见444页ké。
咳*欬ké咳嗽 △ 整整~了一夜。 另见301页hāi。 咳ké
咳咳嗽:干~︱止~︱百日~ 咳hāi叹词,表示惊异、惋惜或后悔,常常用在句首:咳,这道题又错了。 另见282页ké。
咳ké咳1hai 另见ke。
咳ke另见hai。咳嗽 咳痰 喘咳 干咳 呛(qiang)咳 止咳 百日咳 咳珠唾玉1 连咳带喘 咳(一)ké (二)hāi【辨形】 末笔是点,不是捺。9画。形声。 【辨义】 咳(一) ké 咳嗽: 咳喘|咳呛|咳唾成珠|干咳|止咳|百日咳。 (二)hāi ❶ 叹词,表示招呼、提醒、惊异或伤感、惋惜、后悔等: 咳,到这儿来。|咳! 真有这种怪事儿。|咳! 我怎么这么糊涂。 ❷ 叹息:咳声叹气。 〔咳咳腔〕流行于山西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不同: 咳(一)ké构成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合成词,作动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hāi单用或构成重叠式合成词,作叹词,并作叹词性语素构成成语。 二、适用范畴不同: 咳(一)ké表示动作,指一种生理现象;(二)hāi表示感叹、呼唤、叹息等,指言语动态。 【注意】“咳(二)hāi”作叹词可以读成不同声调以表示不同的感情或含义。 咳hāi叹词。表示内心不快: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三二·742)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三二·738)
咳ké
咳hāi叹词。表示嗟叹: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日林姑娘也有喜事么?”贾母笑道,“是他的生日。”薛姨妈道,“~!我倒忘了。(八五·1108) 咳ké〖动词〗 咳嗽(1)。《石钟山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有像老人边咳嗽边笑的声音。 咳ké咳嗽。苏轼《石钟山记》:“又有若老人~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另见203页hái。
咳hái❶ 小孩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曾不可以告~婴之儿。”(咳婴:刚会笑的婴儿。)刘祯《处士国文甫碑》:“~笑则孝弟之端著。” ❷ 通“孩”。小孩。《隶释·汉淳于长夏承碑》:“~孤愤泣。” ❸ 通“阂”。阻隔。《晏子春秋·外篇下》:“颈尾~于天地乎!” 另见311页ké。 咳*△欬BFC8 (一)ke动物呼吸器官受刺激后强烈呼气同时声带振动发声:~嗽/百日~/~个不停。 (二)hai叹词。1.表示后悔、惋惜:~,你要找的人刚走/~,我怎么没想到。2.提请别人注意:~,你买票了吗? 病状 病状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 病况,症候:证 中医称某些病象:气(肝~;湿~) 胸闷:胸满 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 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寒热 瘴气所致的疾病:瘴疠 中暑:暍(暑暍) 受暑 咳嗽: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呛喀 哮喘病:吼(~疾;~儿病) 哮 齁 肢体麻木: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酥麻 轻微的麻木: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酸麻 麻木火辣:麻辣 麻木无知觉:顽痺 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气虚 人体血色素不足: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 气血衰竭:血败气索 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心悸 闭塞,郁结:闭结 大小便不利:.jpg) 小便失禁: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癃 小便不通的病:癃闭 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笑 笑笑(笑端;~脸;~貌;~口;~语;~谈;~问;说~;带~;~不露齿;抿嘴而~;会心地~;放声大~) 乐(逗~) 嗢(嗢噱) 咲 咥 见齿 启齿 破颜 开眉 开口 小儿笑:咳 孩(孩笑) 笑一次:一莞 笑着:笑科 讥笑辱骂:笑骂 笑着闹着:嬉笑 玩耍嬉笑:玩笑 谐谑嬉笑:诙咍 边笑边闹:戏笑 哄笑吵闹:笑闹 相视而笑:笑睃 斜视而笑:睨笑 回顾而笑:顾笑 拍手而笑:抚掌而笑 抚掌一笑 拊掌而笑 拊手而笑 拊掌一笑 抚手而笑 喜悦而笑:嘻(~笑) 喜笑 欢笑,喜笑:赏笑 悠然自得地一笑:逌尔而笑 怡然而笑:熙笑 愉快的一笑:怡然一笑 爽朗地一笑:划然一笑 爽朗开怀地笑:齿牙春色 为讨好而笑:谄笑(胁肩~) 侫笑 谀噱 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愉快:赔笑 陪笑(陪笑脸) 陪面 笑起来:唏 发笑 笑粲 启颜 高兴地笑起来:冁然而笑 心情愉快,独自发笑:欣然独笑 心情愉快,面露喜色地一笑:开颜一笑 心情舒畅的坦然一笑:浩然一笑 笑出声来:笑粲 一开笑口 不自主地发笑:失笑(不觉失笑) 戏曲艺人在演唱时失笑:笑场 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哑然失笑 哑然自笑 满屋子的人不由自主地发笑:烘堂失笑 笑得不明显、不自然或不真实等:似笑非笑 笑得很厉害:笑不可支 止住眼泪,变哭为笑:破涕为笑 破涕成笑 破涕为欢 忍住不发笑:忍笑 忍俊不禁 忍俊不住忍隽不住 忍隽不禁 含笑,忍笑:忍俊
另见:喜悦 高兴 欢乐 神态 笑容 笑声 笑话 逗笑 ︱哭 ☚ 笑 各种笑 ☛
叹声 叹声喟 哎 唉 嗳 嗨 噫 喔 嗐嗟(嗟乎) 嗞 啊 哑 譩(~~) 唧唧 咨咨 欷歔 人叹息、呻吟或吟咏声:咿嚘 赞叹声:嘻 唶(唶唶) 则则 唧唧 歌叹声:雉噫 痛叹声:譩譆 惊叹声:哟 咂 咦 哦 唷 悲叹声:噫 嗳 唉 众叹声:謷 众人的愁叹声:謷謷 表示失望或无奈的叹声:唉 表示伤感、惋惜的声音:咳 表示鄙斥的叹声:哼 因疾痛劳苦而嗟叹的声音:呻 如风嘶般的叹息声:颓息 叹息声很大:雷叹
另见:叹息 感叹 ☚ 呼应声 生理性声音 ☛
叹词 叹词表示叹息的语气:啊 哦 哟 咳 哈 呵 唉 唷 唔 嘿 哼 嗯 呜(~呼) 嘻 喂 呔 噫(噫嘻)嗟 噷 咦 唏(唏嘘) 唧 与兮于乎 于戏 表示感叹的语气:吁 呀(哎呀) 噫(噫乎;噫嘻;噫嗟) 呵 啊 嘻 哇 哪 嗐 嗟(嗟嗟;嗟乎;嗟呼) 耶 吓 吧 咄(咄咄) 啰(好~) 唉 哟 嘿(嘿哎) 呃嚯 乎 于(于戏) 矣(夫~哉)兮(美~) 夫(嗟夫;矣夫;已~) 哉 欤 譆 许 好不 乖乖 表示赞美:猗欤 猗与 表示惊叹:哇 噎 哟 唷(啊唷) 简直老天爷 表示赞叹:哇 吧 啊 嘻 表示悲叹:唉 噫(噫嘻) ☚ 悲叹 叹息程度 ☛
呼唤 呼唤呼(呼召;召呼;邀呼) 喊(~人) 命(命啸) 啸(啸召) 打唤叫唤 表示呼唤:嗟 喂 吁 嘻 哩 咳 呼唤友伴:命侣 呼唤招引同伴:命俦啸侣 啸侣命俦 呼唤邀约朋友:呼朋唤友 呼唤灵魂:唤魂 呼唤牲畜:吆喝 请召呼唤:请唤 鸣叫呼唤:鸣唤 高声呼唤:高唤 再三呼唤、催促:千呼万唤 千唤万唤 极力呼唤:极呼 (召唤:呼唤)
另见:呼叫 支使 使唤的人 ☚ 呼唤 叫人 ☛ 咳病名。出 《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 “经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有声无痰曰咳,非无痰,痰不易出也。病在肺,肺主声,故声先而痰后。……因咳有痰,重在咳,肺为主。急宜顺气,肺恶温燥,桔红、贝母、桔梗、桑皮、知母、麦冬、紫菀为要药。”详嗽、咳嗽条。 咳欬㊀ke咳嗽,是呼吸器官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吸入肺部的气突然冲开声门喷出,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声。㊁ hai ❶叹息。如:咳声叹气。 ❷叹词。表示伤心、后悔或惊异。如:咳,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儿? ❸招呼人,提醒人注意。如:咳,到点了,上班啦! 咳ké病名。出《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由是观之, 皮毛始受邪气, 邪气先从其合, 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 外则六淫所伤, 内则七情所感。”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有声无痰曰咳, 非无痰, 痰不易出也。病在肺, 肺主声, 故声先而痰后……因咳有痰, 重在咳, 肺为主。急宜顺气, 肺恶温燥。橘红、贝母、桔梗、桑皮、知母、麦冬、紫菀为要药。” 详嗽、咳嗽条。 咳hāi (表示伤感、 后悔或惊异): ~,别提这件事了! Oh,don't mention it any more. ~,我多么愚蠢! Oh,how foolish I was! ~,真有这种怪事儿! What! That's really strange! 另见 see also hái;ké。
咳hái[书] Ⅰ ❶ (婴儿笑) (of baby,infant) laugh;smile ❷ (阻隔) separate;cut off Ⅱ (小儿) child 另见 see also hāi;ké。
咳ké (咳嗽) cough: 干 ~ dry cough; ~ 得利害 have a bad cough; 他 ~ 了一下, 清了清喉咙。 He coughed a little and cleared his throat. 另见 see also hāi。 ◆咳必清 {药} carbetapentane citrate; toclase; 咳嗽 cough; tussis; [希] bex; begma; 咳痰 expectoration; 咳血 hemoptysis 咳 咳 (ké) 读孩 (hái)【咳】小儿笑。 例1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 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扁鹊先生的治疗方法如果能像俞跗那样,则虢太子的病可以治好; 你如果治病不能像俞跗那样而想把虢太子救活,简直不可以告诉只会笑只会叫的婴儿。 例2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序例第一》) 译文 大抵婴儿出生后60天,瞳孔对光功能旺盛,能欢笑,对周围事物有反应,能模仿大人动作。 按 咳,古作孩。《老子·二十章》: “如婴儿之未孩。” 《释文》孩作咳。《礼记·内则》: “子生三月孩而名。”《孟子·尽心上》: “孩提之童。”赵岐注: “孩提,二三月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庄子·天运》: “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 《释文》: “孩,亥才反。《说文》云: ‘笑也。’ ” 《诗·小雅·角弓》毛《传》: “已老矣,而孩童慢之。” 《释文》: “孩,本作咳,户才反。”《汉书·王莽传上》: “百岁之母,孩提之子。”颜师古注: “婴儿始孩,人所提絜,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文选·潘安仁寡妇赋》: “孤女藐焉始孩。”《一切经音义》卷九: “咳,古文作孩。”唐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儿孙生未孩。” 先秦古籍中出现的咳字为后人所改。《礼记·内则》: “咳而名之。”《释文》、《周礼·地官·媒氏》贾公彦疏引 《内则》、《通典》六十八引 《内则》,咳字均作孩。 《说文·口部》: “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孩的本义是小儿笑。孩 咳古今字。 古音孩、咳皆属匣母之部。 ☚ 放 厉、疠 ☛ 咳kécough 咳ké❶ 咳唾成珠|咳珠唾玉
❸ 珠玑咳唾 咳 金文; 篆ké[口(意符)+亥(聲符)→咳(《説文》:“咳,小兒笑也。從口亥聲。孩,古文咳從子。”咳,咳嗽: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種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氣急速呼出,同時發聲,能清除呼吸道中的異物或痰。)] [宋] 梅堯臣《依韻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還朝》:“池塘夢句君能得,咳唾成珠我未閑。” [明] 吴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八戒咳歌打戰睡不得,叫道:‘師兄,冷啊!’” 咳(9画) ❶hāi ❷ké
  *咳hāi9画 口部 (1) 叹词。 1. 表示伤感、后悔或惊异: ~!我怎么这么笨! 2. 表示招呼人,提醒人注意: ~,快点走! (2) 叹息,发出叹气声: ~声叹气。 另见ké(215页)。
*咳〔欬〕ké9画 口部 咳嗽,呼吸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急促呼出,声带振动发声: ~喘|干~|百日~。 另见hāi(143页)。 咳 ☚ 喑 咀 ☛ 咳1. hāi 2. ké1.hāi 《说文》所载战国文字从子旁作“孩”,从亥声。就是幼儿义。但小篆以口旁咳为正体,义是婴儿笑声。读阳平。近代象声词从口,亥声。和古代字形同,义也是引申。叹息义。如:咳声叹气。又叹词,表示惋惜或后悔。如:咳,晚了。又用于招呼人。如:咳,到这儿来。 2.ké 中古又有咳字。从口,亥声。读ké,声母转变如亥刻、曷渴、河柯例。韵变如亥核刻、害割例。用于“咳嗽”,也单说咳(ké)。如:咳喘|咳了一声。 咳★常◎常
形声,从口,亥声,本义读hái,小儿笑;后读ké,义为咳嗽;又读hāi,引申为叹息、发出叹息声、叹词(表示伤感、后悔或惊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