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始于1988年。到1990年,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有昭觉、金阳、布拖、美姑、白玉;省定扶持的贫困县,有雷波、普格、喜德、、盐源、木里、得荣、壤塘、九龙、稻城、德格、石渠、小金、南坪、茂县、马边、盐边共21个县。1990年21个县总人口225.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4.6万;总面积1 377.85万公顷。
1.解决温饱的标准和条件。根据全省所订贫困地区解决温饱的标准和基本条件,西部民族地区按照各自不同情况,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阿坝州1988年提出解决温饱的标准是:半农、半牧区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00元,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40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解决温饱的基本条件,分地区有所不同:
半农、半牧区:
❶人均有0.5—2亩口粮地,其中河坝地区人均0.5亩以上,亩产750—800公斤;半山地区人均1亩以上,亩产350—400公斤;高山地区人均1.5亩以上,亩产250—300公斤;
❷每户拥有0.5亩以上的找钱地;
❸在条件适合的地方,每人种植苹果15株,或梨10株,或花椒50株;
❹户均出售商品猪1头,或牛1头,或羊5只;
❺积极从事多种经营,其收入不低于全年农户纯收入的20%。
牧区:
❶人均有割草基地2亩以上,亩产干草300公斤以上;
❷人均有基础畜群牛8头或羊40只,其中适龄母畜分别不低于35%和45%;
❸户均年出售商品牛2头和羊10只以上;
❹人均有改良牛1头或改良羊5只以上;
❺多种经营生产,每户的收入不低于占全年纯收入的20%。
2.具体作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比盆周山区起步晚,时间短,条件也千差万别。对扶贫开发工作,各县有不同的特点和做法。带有共性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❶抓扶贫到户的工作。1988年到1990年,国家共投放牧区扶贫贴息贷款3 600万元,省贴息贷款1 000万元和提供发展资金1 000万元,三项共计5 600万元。其中扶贫到户的资金4 367万元,绝大多数都是以种养业项目投放到户的。各地在实践中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创造了实物借贷、实物偿还,依托富裕户带动贫困户,集中牧区特困户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注重帮助贫困户发展小畜群、小果园、小椒园、小桑园、小蚕房以及加强饲草基地、基本农田等长效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❷新上了一批富县工业项目及“以工代赈”项目,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打下坚实基础。1990年以来,安排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县工业品以工代赈1 880万元,配套经费941万元,粮食以工代赈1 720万元。5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争取到国家设立的“少数民族温饱基金”和县办企业贷款项目9个,总投资870万元。1989年,全国召开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后,省里除安排省贴息贷款及老、少、边、穷低息贷款2 200万元外,每年还安排平价钢材800吨、柴油400吨,集中用于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对3州实行的农业税减1/3、牧业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延长到1995年。
3.扶贫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的有效扶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的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21个贫困县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4 519.55万元,人均375.29元;粮食总产量6.39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7.7公斤;人均纯收入357.56元。在16.34万户建卡贫困户、83.55万建卡贫困人口中,已有3.81万户、18.47万人越过温饱线,分别占建卡户和建卡人口数的23.31%和22.1%。

☚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90年代老少穷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
000048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