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蒙山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蒙山牛

(三)蒙山牛

繁衍于山东省的沂蒙山区,是山东省三大地方良种牛之一。据东晋学者郭璞所著《尔雅注释》记载:该牛祖先为山林中一种原牛,被当地人民捕获经长期驯养而成。又据《费县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圣驾南巡,经兰、郯、费、沂、蒙等地,对养牛为业而又无力饲养者,每户赐钱九钱”以资养牛。当时人们饲养的就是蒙山牛。可见该牛历史之悠久。蒙山牛体质结实,抗病耐粗,善登山爬坡。放牧或劳役期间,不惧狂风暴雨,不畏霜露侵袭,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耐受力。使役性能良好,遗传性能稳定。是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役用家畜。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蒙山牛的总体中,纯黑色牛占33.71%,黄色牛占29.21%,栗色牛占30.34%,红色牛占6.74%。此外,少数牛黑体黄脊或黄体黑脊。当地群众以纯黑和纯黄为上色。蒙山牛大多有角,角型有龙门角、扁担角、顺风角。以群众喜爱的龙门角为最多,占50%以上。
成年蒙山公牛,体高125厘米,体长145厘米,胸围185厘米,管围18厘米,体重400公斤以上;成年母牛,体高115厘米,体长132厘米,胸围165厘米,管围16.2厘米,体重320公斤左右。
从牛体结构上看,公牛额宽,眼大有精神,颈部短粗,肌肉丰厚,肉垂适中,颈肩接合良好,肩峰突出,胸宽且深,肋骨开张呈拱圆形,背腰平直,腰长适中,腰荐部结合紧凑,腹大充实而不下垂,后躯较丰满,发育良好,四肢强健,蹄质坚硬,尾稍达飞节以下。母牛头清秀,额部有旋毛,颈稍细长,耆甲稍低,胸部发育好,奶盘大,后躯发育较公牛好,四肢端正,蹄大坚实,尾长过飞节,尾端呈纺锤状。一部分黄牛具有黑鼻镜、黑蹄壳、黑尾端,即所谓“六点黑”。当地群众常以“抱头旋,龙门角,骆驼蹄子,大尾巴”来描述蒙山牛的外貌特征。
蒙山牛性情温顺,易于调教,劳役性能很强。一般两牛一犋,每天可耕翻平原土地4—5亩,耕翻山岭薄地3—4亩。据测定,该牛正常挽力为95公斤,瞬间最大挽力为208公斤。
蒙山牛背腰宽阔,后躯肌肉丰满,产肉性能好。有关部门曾用12头未经育肥的牛做屠宰测定,其屠宰率为50.5%,净肉率为42%。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历史上蒙山牛曾不断被渤海湾一带人民所选购。曾有“南牛北布”之说。近年来,蒙山牛又作为肉牛向国外出口,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可以说,蒙山牛是一个较好的役肉兼用品种。
蒙山牛繁殖性能良好。母牛一般在一岁左右达性成熟,并初次发情。发情周期为19—23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2—3天。当地群众常在牛一岁时配种。怀孕期280—290天。大多 一年一犊。多数母牛泌乳性能良好。犊牛育成率为95%以上。繁殖年限为12—15年。公牛两岁开始配种,繁殖年限8年左右。
蒙山牛的产地——沂蒙山区,由于草场宽阔,牧草植被丰厚。所以当地养牛户从谷雨时节就开始放牧,不喂精料。夏收时节有一段舍饲,并补点麸皮、玉米、花生饼之类的精料。夏收夏种之后,又赶到草场放牧。直到初冬转入舍饲。全年放牧达7个月之久。
从上述情况看,蒙山牛饲养管理过于粗放。由于精料饲用量少,以至母牛怀孕后期,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犊牛初生体重较小,只达20公斤左右。此外,母牛产犊后,泌乳期间精料供应不足;幼犊亦不注重补料,致使幼牛生长前期发育受阻,体格较小。直到1.5岁开始使役时,才每天补给0.5—1公斤精料。此时生长发育加快,迅速达到成年体重。
为了将蒙山牛选育成一个优秀的地方良种,1983年山东省科委拨款34万元,在临沂地区建立了《蒙山牛选育和杂交利用》课题科研协作组,对蒙山牛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提高。1985年省农业厅顾问杨健和山东农业大学郭经恂副教授,曾对蒙山牛作了进一步考察,并对蒙山牛的选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可以预期,通过选育提高或导血改良,蒙山牛将成为一个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方面都更趋优良的牛种。

☚ (二)鲁西黄牛   (四)渤海马 ☛
0001795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