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麻黄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麻黄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麻黄解肌汤(《外台》卷一引《深师方》)。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 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用】: ❶ 《景岳全书》:峻逐阴邪。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而紧。现用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某些皮肤疾患等具有上述症状者。 ❶ 《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者。 【方论选录】: ❶ 《金镜内台方议》:麻黄味苦辛,专主发汗,故用之为君;桂枝味辛热,以辛热之气佐之散寒邪,用之为臣;杏仁能散气解表,用之为佐;甘草能安中,用之为使。《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辛苦是也。先圣配此四味之剂,以治伤寒者,乃专主伤寒脉浮紧,恶寒无汗者之所主也。若脉微弱自汗者,不可服此也。 【临证举例】: ❶ 伤寒吐血 《名医类案》:陶尚文治一人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医以犀角地黄汤等治而反剧。陶切其脉浮紧而数,若不汗出,邪何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 【现代研究】: ❶ 发汗解热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1;4∶12):实验表明,组成麻黄汤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甘草及全方都有解热作用。麻黄有发汗解热效果,其水溶性提取物可使大鼠脚底部分水分发散,即具有发汗作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6;31):麻黄碱对人也有发汗效果,使其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汗量明显增加。麻黄加桂枝时则可使汗腺上皮细胞水泡明显扩大,数目也显著增加,但糖原颗粒不变。观察汗液分泌,也可见麻黄桂枝合用时发汗作用明显增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