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合欢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合欢皮

【概况】:

异名 合昏(《唐本草》),夜合(《国经本草》),夜欢花(《本草衍义》),绒树(《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的皮。

合欢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有17种。

原植物 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又名绒花树(河南、山东),马缨花(江苏、浙江、四川),芙蓉花(山东)。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谓:“合欢生豫州河内山谷,树如狗骨树。”《唐本草》载:“此树叶似皂荚及槐,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所在山谷有之……名曰合昏。”《图经本草》谓:合欢即夜合花也。

《群芳谱》谓:“其枝柔弱,叶纤密似槐而小,至暮合合,故名合昏,五月花发,红白色,瓣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极薄细。生益州山谷,今近京各处植之。

春初生叶,秋取实,不拘时采皮、叶、花,晒干备用。

有安五脏、利心志、轻身明目之功效。

”《植物名实图考》称本品为马缨花,“京师呼为绒树,以其花似绒而名。”《纲目》载:夜合俗名萌葛,越人谓之乌赖树,又金光明经谓之尸利丽树。

以上本草记述,与今之所用合欢相一致。

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冠开展秀丽。

小枝具棱,植株被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早落。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12(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偏斜,先端具细刺尖,被缘毛,下面中脉被毛。头状花序著生于枝端,呈圆锥花序状;萼筒状,长约3mm;花冠粉红色,长约8mm,裂片三角形,花丝长约2.5cm。荚果扁,长9~15cm,宽1.5~2.5cm。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9卷,图版23∶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谷地。中国各地均广为栽培也有野生。非洲、中亚、东亚均有分布。北美亦有栽培。

。【生药】:

栽培 合欢适应性强,耐寒,耐旱。

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的砂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在3~4月播种,播前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半天后,按行距33cm开浅沟条播,播幅10~13cm,深3cm左右,每亩用种量约10kg。

播后覆土盖草。

出苗时,结合松土除草,揭去盖草,并追肥1~2次。至次年秋季休眠后或第3年春季出圃移栽,株行距各3~4m定植,每穴栽苗1株,填土踩紧,浇水定根。成活后注意中耕除草,每年春季或冬季在株旁开沟环施堆肥或厩肥,并覆土培土。

采集 夏、秋间采,剥下树皮,晒干。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 合欢皮卷曲呈筒状,长40~80cm,厚1~3m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棕色或棕红色的椭圆形横向皮孔,习称“珍珠疙瘩”,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

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以皮细嫩、珍珠疙瘩(皮孔)明显者为佳。

显微 合欢皮横切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环带。韧皮部有纤维束,石细胞环带及纤维束旁均有含晶厚壁细胞。

皮层及栓内层部位亦有含晶细胞散在。 粉末:米黄色,气微,味涩。

❶ 纤维及晶纤维大多成束,纤维细长,平直或稍弯曲,直径7~22μm,壁极厚,木化,孔沟较稀,有的初生壁与次生壁分离。纤维束周围的厚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❷ 石细胞呈类方形、类长方形、类圆形、类多角形或卵圆形,直径11~56μm,壁极厚,孔沟明显。

石细胞群周围有含晶细胞。
❸ 含晶厚壁细胞呈类方形或类长圆形,直径16~24μm,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或部分木化,纹孔稀少,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
❹ 草酸钙方晶直径至16μm。

❺ 韧皮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圆形(径向面观),有的集成纹孔域,或壁略呈连珠状增厚(切向面观)。
❻ 筛管分子端壁倾斜,具复筛板,有十数个筛域,作梯状排列。另可见木栓细胞、淀粉粒。(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98)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块,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皂甙、鞣质和异戊二烯(Isoprene)萜类化合物[1,2]

参考文献 [1]J Nat Prod 1984;47(3)∶547 [2]CA 1987;106∶116522h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本经》:“甘,平。”
❷ 《本草汇言》:“甘,温平。”

归经 入心、肝、肺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❷ 《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效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主治 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疬,筋骨折伤; ❶ 《本经》:“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❷ 《本草拾遗》:“杀虫。”
❸ 《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
❹ 《纲目》:“和血,消肿,止痛。”
❺ 《分类草药性》:“消瘰疬。”
❻ 《动植物民间药》:“治咳嗽。”
❼ 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气躁急,失眠及筋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白蒺藜,治血虚肝郁,胸胁刺痛。

❷ 配白蔹、鱼腥草、桔梗,治肺痈。
❸ 配白芍,治头晕,心悸,失眠,神经衰弱。
❹ 配阿胶,治肺痿吐血。

❺ 配当归、川芎、赤芍,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血瘀证。

❻ 配柏子仁、龙齿,治心神不安、失眠。
❼ 配丹参、夜交藤、柏子仁,治失眠,抑郁,胸闷,神经衰弱。

方选与验方 ❶ 合欢饮(《景岳全书》)治肺痈久不敛口:合欢皮、白蔹。2味同煎服。
❷ 黄昏汤(《干金方》)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是合昏皮也)手掌大1片。细切,以水1800ml,煮取600ml,分3服。
❸ 《百一选方》:“治打扑伤损骨折:夜合树(去粗皮,取白皮,锉碎,炒令黄微黑色)120g,芥菜子(炒)30g。上为细末酒调,临夜服。

粗渣罨疮上,扎缚之,此药专接骨。”
❹ 《续本事方》:“治打扑伤损筋骨:夜合树皮120g(炒干,末之),入麝香、乳香各3g。每服9g,温酒调,不饥不饱时服。”
❺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头晕,心悸,失眠,神经衰弱:合欢皮、炒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各9g,生地黄、夜交藤各15g,茯苓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本草拾遗》:“治蜘蛛咬疮:合欢皮捣为末,和铛下墨,生油调涂。”
❷ 《中医百症用药配伍指南》:“治跌打损伤:合欢皮研末,黄酒冲服。”

【医药家论述】:

❶ 倪朱谟《本草汇言》:“味甘气平,主和缓心气,心气和缓,则神明自畅而欢乐无忧。如俗语云,萱草忘忧,合欢蠲忿,正二药之谓欤。又大氏方,主消痈疽、续筋骨者,皆取其能补心脾,生血脉之功耳。朱丹溪曰:“合欢与白蜡同入膏药中用极效。”
❷ 黄宫绣《本草求真》:“合欢,气缓力微,用之非止钱许可以奏效,故必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矣,若使急病而求治即欢悦,其能之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