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雁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雁剧戏曲剧种。山西4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北部及陕北、内蒙古、冀西等地,又名“北路梆子”,旧名“大戏”,泛称“山西梆子”。系由蒲州梆子蜕变而来,明末清初,形成于山西北部的忻、代二州,清乾隆二年(1737),已在山西北部及内蒙古一带广泛流行。雁剧唱腔音高板急,具有塞北高原风味,真嗓、假嗓(也叫“北股音”)结合使用,演唱中,偶尔运用昆曲与吹腔。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有[慢板]、[箭板]、[夹板]等不同板式,伴奏文场有板胡、二弦、唢呐等,武场有边鼓、手板、狗娃子等。演奏曲牌分为丝弦与唢呐两部分,曲名与元曲、昆曲相同。雁剧绵延上百年的戏曲班社有30余个,剧目有400余个,其中《访白袍》、《王宝钏》最为有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