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象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象刑

古代刑法。
(一)相传尧舜时以特异服饰象征五刑,以示惩罚,谓之象刑。《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 治占无肉刑,而有象刑。” (二) 象天道以制刑法,公示于众,谓之象刑。《尚书·益稷》:“方施象刑惟明。” 《汉书·刑法志》:“所谓‘象刑惟明’者,言象天道而作刑,安有菲屦赭衣者哉?”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髡官 > 象刑
象刑  xiàngxíng

刑罰名。傳說上古堯、舜時無肉刑,以特異之服飾象徵五刑,以示恥辱,謂之象刑。《荀子·正論》:“世俗之爲說者曰: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一說象天道以制刑法,公示於衆,謂之象刑。《書·益稷》:“方施象刑惟明。”《漢書·刑法志》:“所謂‘象刑惟明’者,言象天道而作刑,安有菲屨赭衣者哉? ”

象刑

见于《尚书·舜典》:“象以典刑”。《益稷》:“方施象刑惟明”。对于象刑,历史上有许多解释,主要有下列四种:(1)象征性的刑罚。慎子首创此说,其书谓“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屦(草鞋)当刖,以艾(白色织物蔽膝)当宫,布衣无领以当大辟”。汉儒郑玄、伏胜等多采此说。(2)象天道而制刑。东汉班固著《汉书·刑法志》谓“所谓象刑惟明者,言象天道而作刑,安有菲屦赭衣者哉?”(3)依法施刑。汉代孔安国《尚书·舜典》传谓:“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4)用刑之物象,以公布和宣传法律。持此种观点者以宋儒程大昌为代表。

象刑

相传尧、舜时设置的“刑罚”有墨、劓、宫、刖、大辟以及鞭、扑、流、赎等,统称 “象刑”。《尚书·盗稷》: “皋陶方施象刑惟明”。“象刑”之意,一说是它们都只是象征性的刑罚,即采用区别犯罪者衣服冠饰色质的方法,使见者知为受到了某种刑罚,从而引以为戒。一说是绘画施用刑罚的情状,公布于众,使人们知所警戒。又一说则认为“象”是法的意思,所谓“象以典刑”,是说按照规定的法律对犯罪者加以惩罚。

象刑

象刑

刑罚名。刑法。刑罚。以其衣物的特殊样式或标志作为处罚。刑法,将其行为及其处罚的办法刻于鼎或其他物品之上以警万民。《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八》:“犯者象刑。”胡三省注: “师古曰: 《白虎通》云: 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犯劓者以赭著其衣。犯髌者以墨蒙其髌,角而画之。犯宫者屝。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尚书·皋陶谟》: “方施象刑。” 周秉钧注: “象刑者,刻刑杀之象于器物,使民知所戒,若郑铸刑鼎,晋铸刑书之类。不仅载其条文,且又昭其形象也。”

☚ 详平   枭首 ☛
象刑

象刑

传说中尧、舜时的刑罚制度。关于象刑的释义,诸说不一。一说是象征性的刑罚,即强迫罪犯穿戴不同常人的衣服、饰带,以示耻辱的惩罚。《尚书·大传》:“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白虎通义·五刑》:“五帝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赭著其衣,犯膑者以墨蒙其膑处而画之,犯宫者履杂屝,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另一说法是,象即为法,所谓“象以典刑” 就是依照法律对罪犯施以刑罚的意思。战国以后,儒家学者崇尚德治,鼓吹尧舜之世的刑措之风,多将象刑解释为象征性刑罚。

☚ 五刑   赎刑 ☛

象刑

传说系唐虞时的刑罚。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谓之象刑。《舜典》“象以典刑”,《尚书·益稷》:“方施象刑惟明。”其义有如下诸说:1.对该处刑罚的罪犯,或用墨涂面;或令头戴草帽;或令足穿草鞋;或割掉衣服的蔽膝部分;或令穿上无领的红衣。(《荀子·正论》、《尚书·大传》;2.将施用五刑情状刻画于器物,公诸于众,使人知畏。(王世舜《尚书译注》);3.谓象天道而作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即为象刑;4.谓象即法,象以典刑,即依法适用刑罚。

象刑

上古时不施行肉刑,只按罪轻重命犯人服以与众不同的服饰,以示罪耻,称为象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