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罗江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罗江怨

罗江怨

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集曲。有二体:其一以《香罗带》首至四句,《一江风》六至九句,加《怨别离》末句而成;其二又名《楚江情》,则以《香罗带》首至七句与《一江风》五至末句合成,仍加《怨别离》末句。

☚ 寄生草   美术 ☛

罗江怨

罗江怨

❶民间曲调名。明中叶开始流行于湖广一带。一般十二句,四叠,每叠约二十字。明人所编《词林一枝》收《罗江怨》十余首,多表现对情人的怨念。
❷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集曲。有二体。其一以《香罗带》的首至四句,《一江风》的六至九句,加上《怨别离》末句而成;其另一体又名《楚江情》,则以《香罗带》的首至七句与《一江风》的五至末句合成,仍加《怨别离》末句。可单用作散曲的小令,亦可用作套曲的过曲。

☚ 寄生草   银绞丝 ☛
罗江怨

罗江怨

陈汝元 《金莲记》



全曲九句:5,4,7,7。也4,5。5,5,5
其二 袁于令 《西楼记》

全曲十三句:5,4,7,7。也4,4,7。4,5。5,(叠)5,5,5。第一式常用。第二式创自朱有燉,见《诚斋乐府》卷一《四时词序》。《西楼记·病晤》此曲,亦即化用《诚斋乐府》卷二《咏情五更转》之“二更”曲词。较第一式多五至七计三句,系用〔香罗带〕第二式。《十二律昆腔谱》认为集自〔皂罗袍〕七至末,实非是。《南词简谱》将第五、六两个四字句,当作三字句,“悄”、“漫”作衬字处理,以迁就〔香罗带〕第一式,亦大可不必。第二式〔一江风〕有叠句,系用〔一江风〕第二式之故。第一式〔一江风〕亦有用叠句者,如《琴心记·孤红窥宴》;更有只用叠句而减去后面五字句者,如《怀香记·绣阁怀香》。小令常用。第二式《诚斋乐府》改名〔楚江情〕,盖诚斋不喜“怨”字,而以汨罗江在楚,故名〔楚江情〕。〔楚江情〕又名〔罗带风〕,《简谱》则改名〔罗江娇〕,以末句犯〔步步娇〕云。
☚ 香罗带   懒画眉 ☛

罗江怨

罗江怨

民间曲调名。明中叶始流行于湖广一带。一般十二句,四叠,每叠约二十字。也有只用二叠六句的。陈宏绪《寒夜录》中引卓珂月语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杆〕、〔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可见〔罗江怨〕在明代小曲中的突出位置。本曲调擅长表现对情人的怨念。万历本《词林一枝》中录有五十馀支〔楚歌罗江怨〕,曾为郑振铎先生激赏:“有〔罗江怨〕的,几乎没有一首不好。”(《中国俗文学史》下)清乾隆本《丝弦小曲》中的〔罗江怨〕则多为二叠六句的短制。明代另有《时兴罗江怨妙歌》见于《摘锦奇音》第一卷上栏。

☚ 寄生草   劈破玉 ☛
罗江怨

罗江怨

民间曲调的一种。起源于明中叶,流行于湖广一带。一般十二句,三句一叠,共四叠,每叠约二十字。内容多表现恋情。

☚ 呢呐呢   昆明调 ☛

罗江怨

 

风情


 临行时扯着衣衫,问冤家几时回还? 要回只等待桃花、桃花绽。一杯酒递与心肝,双膝儿跪在眼前,临行嘱付、嘱付千遍: 逢挤时须下雕鞍,过渡时切莫争先; 在外休把闲花、闲花恋。得意时急早回还,免得奴受尽熬煎,那时方称奴心、奴心愿。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恩爱夫妻。丈夫就要外出宦游了,离别的话说了千句万句,离别的情诉了千遍万遍,但妻子依然觉得情犹未尽,言犹未已,抓住这将别未别的宝贵时光再诉诉衷情,表表别绪,临别一刻值千金,依依深情动人心。
 作品以妻子的惜别为重心,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为第一部分,“未登程先问归期”,主要表达妻子的眷恋之情和惜别之意。夫唱妇随,恩恩爱爱,谁希望鸳鸯两栖、连理分枝?但人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很难尽遂人愿。分离既不可免,退而求其次,尽量让这分离的时光短一些,更短一些。再退一步,至少要有个确切的归期。等待虽然痛苦,但若有希望的等待,这痛苦就会减免,因为希望之光会慰藉她孤寂的心灵,鼓舞她坚持的勇气。故而她一定要弄清楚“冤家几时回还”。丈夫非常理解她的心情,没用模糊的语言,回答得非常确切:耐心等待吧,来年桃花盛开之日,就是我归家之时。
 余下九句为第二部分,“把酒敬夫君,奴话要记真”,主要表达妻子的关切之情和担忧之意。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敬酒部分为第一层。在汉民族文化传统中,酒与分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无酒就不足以表现依依别情似的,王维送别朋友,要“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担忧他“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崔莺莺送别张君瑞,要他“且尽生前酒一杯”,因为马上就要“伯劳东去燕西飞”(王实甫《西厢记》)。妻子此时也借酒言情,双膝跪倒,举案齐眉。喝下吧,夫妻情,浓如酒。嘱托部分为第二层,这一层是全作的重心之所在。她本来已把注意事项九百九十九次地嘱付了丈夫,但怕他粗心大意没听明白,没记清楚,没掌握要领,没刻心铭骨,现在再第一千次地嘱付一遍:碰到人多拥挤时不要逞英雄,下马步行,免出意外,乘船时不要往前挤,以防掉进河中;一人在外要好自为之,不要沾花惹草,倚红偎翠;谋个一官半职后要赶快回来,莫让我望穿秋水人不至,独伴青灯难成眠。
 为了更准确、更细微地剖析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我们不得不再琐碎地把这番嘱语分为三层来审视。前两句为第一层,表达的是对丈夫的近乎母爱的关切。也许,这嘱付在实际生活中并无必要,因为丈夫并非白痴,怎会不知道人挤时下马、过河时防止被挤到了河里? 但在爱情生活中却是绝不可少的“艺术的废话”。妻子的一片深情尽在这“废话”中见出。这两句,很容易使我们想到现代民歌《走西口》,想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崔莺莺对张君瑞的嘱付:“著路里小心呵,且须在意。省可里晚眠早起,冷茶饭莫吃,好将息。”可怜天下情人心!
 第三句为第二层。话虽少,意颇丰。在男女地位天差地别的封建社会里,女子必须从一而终,忠于丈夫,丈夫却可以随意地眠花宿柳、朝三暮四而不受社会的谴责,许多风流才子都把携妓纳妾当成风流韵事。这样,当丈夫外出宦游的时候,妻子自然会担忧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把自己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不是她多虑、多疑,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实在是那样的社会环境让她不敢完全相信啊,连那贵为相府千金的崔莺莺,在送别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张君瑞的时候,不是也一本正经地交待:“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王实甫《西厢记》)吗?
 最后三句为第三层。既含有盼望丈夫早归的深情,呼应开首的问归期;也含有唯恐丈夫不归的担忧,承接上句。不过,这层担忧与第二层的担忧又有不同,这里担忧的是另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飞黄腾达日,弃妇哀怨时。
 离别的痛苦往往孕育出动人的爱情词章。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需以情感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情人的离别不是最足以动人心弦的吗? 洛克的“距离”美在爱情诗的研究中肯定能得到广泛的印证,从上文对〔罗江怨〕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罗江怨

民间曲调。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怨念。一般12句,四叠,每叠约20字。明中叶开始流行于湖广一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