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质能
主要有农作物秸秆、薪柴和人畜粪便。1994年,全省开发总量约为1 558.85万吨标煤,农村人均占有量约为327千克标煤。
1.农作物秸秆。1994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实物总量为2 324.40万吨,折合标煤1 162.20万吨,人均占有实物总量为488千克,折标煤244千克。全省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及江淮丘陵地区,人均占有量较少的是江南一些山区。
2.薪柴。1994年,全省薪柴拥有量691.19万吨,折合标煤394.67万吨,人均占有实物量为145千克,折合标煤为83千克。薪柴资源的80%以上分布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
3.人畜粪便。全省人畜粪便资源总量约为1 650万吨,折合标煤857万吨,可利用资源量为830万吨,折合标煤431万吨,人均资源占有量72千克标煤。全省人畜粪便主要用作肥料还田,仅有0.7%用作沼气原料。1994年,全省共有户用沼气池9.51万口;利用禽牧场、酒厂、酿造厂等排放有机废物,已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5处,池容1.14万立方米;城镇净化沼气池123个,池容6 000立方米;年总产沼气量2771.47万立方米,折标煤1.98万吨。
(一)生物质能
主要由薪柴、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资源组成。
1. 薪柴。薪柴资源包括薪炭林、防护林、用材林、灌木林、疏林和四旁散生树木等,通过采伐间伐抚育、更新改造和修枝打叉而取得的薪柴。1985年,全省各种林木可以提供的薪柴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559.1万吨,折标准煤319.5万吨,可开发薪柴实物量492.5万吨,折标准煤281.4万吨。全省人均薪柴实物量为73.5公斤,折标准煤42公斤,而全国人均薪柴实物量为311.7公斤,是山东省的4.24倍。按照森林能源资源和薪柴自给程度分区,山东属严重缺柴区,全省人均年薪柴量仅够烧0.4—1个月。
2.秸秆。山东省自然条件较好,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农村能源中的秸秆资源,就是以这些农作物的秸秆作为燃料,目前主要是直接燃烧,也有少部分作为沼气原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的农业发展较快,农作物秸秆数量增多。1985年,全省秸秆的理论蕴藏量为559.1万吨,折标准煤319.5万吨,可开发量为492.5万吨,折标准煤281.4万吨。但人均秸秆资源只有429.9公斤,折标准煤172.3公斤,不算丰富。另外,各地市、县之间,农业发展的条件不同,人均占有的秸秆资源量相差很大,多的折成标准煤达400公斤以上,而少的只有几十公斤,甚至十几公斤。
3.人畜粪便。山东省是全国畜禽良种基地之一,畜种多、畜群大、分布广。所需要的粗饲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蔓叶及部分青杂草,这为秸秆转化成粪便,再由粪便转化为沼气,然后将沼渣还田提供了合理的流向。据调查,1985年全省人畜粪便可开发实物量为916.05万吨,折标准煤507.53万吨,人均占有资源量为76公斤标准煤,在农村能源资源构成中所占比例约为13.4%,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沼气的发展速度不快,绝大部分粪便作为肥料直接还田,用于沼气原料部分的约为22.26万吨,折合标准煤11.01万吨,仅占总资源量的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