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生活习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生活习俗

(一)生活习俗

衣俗、食俗、住俗等生活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
1.衣俗。各族服饰习俗与其历史变迁、宗教信仰、审美心理有着密切联系。一些原始的文化符号都蕴含于服饰、头饰之中。云南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相同;但农村男女仍有穿大摆裆裤的习惯,成年妇女喜用花围腰、蓝布包头,男子喜穿马甲。少数民族妇女服饰绚丽,特点鲜明。在滇东北和滇西北居住的彝、藏、普米、傈僳、纳西等族,因住地气候寒冷,服装有厚、大、宽的特点,部分为羊毛制品,多喜黑色或以黑色为底色的服装,反映出氐羌族群游牧文化的遗迹。滇南和滇西南居住的傣、佤、景颇、阿昌、哈尼、布朗、德昂等族,因住地气候炎热,服饰有短、薄特点,也反映了百越族群农耕文化的特点。内地坝区的白、彝、回等族,因当地气温适度,服装以轻便为主。有些民族的妇女从服饰颜色或发型、头饰便可以区分出不同支系或已婚未婚。许多民族的妇女喜佩银牌、银扣、银链、银手镯作为装饰。苗族妇女银饰多达20余种,重达数千克。壮、哈尼、瑶、布依、苗等族喜用自织的白布或麻布经过蓝靛浸染或蜡染制作服装,并在衣边、袖边、裙边精心刺绣或挑花。拉祜、基诺、独龙、景颇、怒、彝等族妇女喜戴大耳环,或用染色藤圈作头、腰、手腕、足踝装饰。德昂、基诺、彝等族男子有穿大耳眼塞竹管或戴大耳坠的习俗。阿昌、傈僳、景颇、怒等族男子外出时佩带的长刀或弓弩,既作为武器和生产工具,也是显示男子汉威武的一种装饰物。有些民族有文面、文身、染齿、拔眉的习俗,这些习俗或作为成年标志,或作为家庭氏族标志,或作为图腾崇拜标志,或作为美化行为,都是装饰文化的组成部分。
2.食俗。饮食习俗与物产和环境气候联系密切。云南大多数民族喜饮酒(包括水酒)、喝茶,并作为招待亲友的必备物品,有“无酒不成礼”的说法。彝族有喝“转转酒”的习俗,并有歌舞时饮牛角酒,喜庆日子喝同心酒,男女青年聚会时饮花酒,表达结盟时饮血酒等习惯。白族有“三道茶”的敬客礼仪。居住在热带地区的民族喜食糯米制品和酸味食品,有嚼槟榔习俗;居住山区的民族喜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居住平坝和江河边的民族喜食辛辣食物。傣族从事农耕,以生产糯稻为主,糯米饭是主食,在节庆婚丧以及敬佛的礼仪中都以糯米食品为礼仪食品,糯米成为人与人交往和人与神沟通的物质媒介,故称为“糯米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如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砣砣肉、白族的生皮、佤族的鸡肉烂饭、哈尼族的白旺(猪、羊生血)、傈僳族的烤乳猪、景颇族的麂血饭团、普米族的琵琶肉、怒族的石片烤饼等。此外许多民族居住山区,喜食品种繁多的“山茅野菜”(今称为绿色食品)。汉族和少数民族食俗的共同特点是,在喜庆节日饮宴之前要先敬神灵祖宗。
3.住俗。住房建筑各有特色,具有地域性,就地取材,适应当地气候,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发展阶段上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还残留着穴居习俗,拉祜族苦聪人过着采集、游猎生活,多搭临时性的芭蕉叶窝棚而居。滇南和滇西南的傣、哈尼、布朗、拉枯、景颇、德昂、基诺等族,大多仍保留着通风、防潮的干栏式住房。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内地坝区,汉族和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民族,如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回族及部分彝族、壮族,多住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的土木结构瓦房,造型华丽,门窗雕刻精美。山区的民族多住土掌房、木楞房。

☚ 三、民风民俗   (二)生产习俗 ☛

(一)生活习俗

(一)生活习俗

1. 服饰式样。畲族服饰别具一格,男女各异,婚否有别,各地不一。旧时服饰皆以麻布为料,男装为带襟无领黑色麻布短衫;女装以自织的黑蓝色麻布取料,领、袖、襟都镶有大长边花(畲语称“蓝观”),口袋处绣有花朵。畲人男裤、女裤及男女鞋式无多大区别,唯女鞋花纹多且细。畲人头饰,男有平帽、头冠之分。平帽为黑色,帽前扎 一块标牌,帽后有两根蓝色或白色飘带;头冠以兽皮制成,冠后有一条红布飘带,此帽在祭祖时戴。女子头饰在花样上较男子多,且有婚否、年龄区别之标志。结婚时新娘头带凤冠、挂项圈、坠耳环、带手镯。凤冠左右插有银簪、银钗等小件头饰。往后,婚装只在节庆或走亲访友时穿戴,平时劳动常以头裹彩色毛巾代替凤冠。现今,畲族传统服饰已不多见,穿着基本上同当地汉人趋同,但在畲族一些传统礼俗活动中仍着民族服装。
2. 饮食习俗。旧时以番薯为主食,另有玉米、高粱、大麦等杂粮,很少吃大米。现在生活大为改善,食物基本上同当地汉人相同,唯饮食风俗独异,畲民喜吃热菜,总是把菜锅放到火炉边,边煮边吃;在设酒宴时,桌正中放一只小火炉,炉上放一只小铜锅,厨房里做好一道一道菜,用碗盛着,放在木盘上先后端来,都倒入这只铜锅内,边煮边吃。食猪肉要切成大块,酒宴上也以肉块大为排场。畲民素有饮酒之习,各户皆能制曲酿酒。以面条作为上等食品,用以待客送礼。畲民食鸡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故有分食之俗:鸡头由当家人吃,意为统帅全家,如有亲友来访,则以鸡头献客,以示尊敬;鸡内脏给老人吃,食之能健康长寿;鸡颈给妇女吃,认为吃了能爬山赶路,脚力强劲;翅膀给小孩吃,寓意将来能远走高飞。畲人饮茶也有特殊习俗,作客者一般要喝两碗茶,忌喝一碗。有民谣:“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肚”。若只喝一碗,则被视为“无情茶”,但喝三碗以上则要事先说明,否则主人不冲茶。
3.婚丧礼仪。畲族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爱歌,个个善唱。他们以歌为乐,以歌当话,以歌叙事,以歌抒情。他们不仅在男婚女嫁和逢年过节等喜庆时唱歌,而且在生产劳动、招待客人、闲暇休息的时候唱歌,甚至连丧葬悲哀之时也以歌代哭。尤其是在婚嫁时最有趣最热闹的是长夜对歌,男女双方请来的歌手互相争雄,村上亲友老少在旁助兴,男女嬉闹,一般都要对唱一天一夜,甚至连续对歌三天三夜。分赤郎、行郎两班对歌,赤郎所唱的歌有《定亲歌》、《交银器》、《交彩礼》等歌,行郎按婚礼程序来唱歌,酒宴上唱《劝酒歌》、《对酒歌》,酒筵一过,就开始长夜对歌,先唱婚嫁时常唱的《度亲歌》、《嫁女歌》、《红桥歌》、《扛桥歌》;半夜吃点心时要唱《点心歌》;新娘起身时唱《伴新娘》、《起身歌》、《流筷歌》;新娘上轿时唱《上轿歌》;天亮时,唱《保佑歌》、《十二生肖歌》; 新娘上路时贺客欢送要唱《送谢歌》,女歌手唱《欢送歌》,行郎唱《感谢歌》,这样唱歌欢送一程,长夜对歌才结束。

☚ 二、畲族风情   (二)传统节日 ☛
000231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