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奉郎 朝奉郎官阶名。文散官。宋代有此官名。《续资治通鉴·宋纪·神宗无丰三年 (公元1080年)》: “ (九月) 乙亥,正官名。……员外郎为朝请、朝散、朝奉郎,凡3等; ……司谏为朝奉郎。” ☚ 朝散郎 朝议郎 ☛ 朝奉郎文散官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朝议郎为朝奉郎。元丰三年(公元976年)复改京朝官阶官后行员外郎与左右司谏为朝奉郎,秩正七品。参见“朝议郎。” 朝奉郎寄禄官名。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九月,由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阶改。为文臣京朝官三十阶之第二十二阶。“三朝郎”之一。正七品(资料出处参“特进”条)。
朝奉郎文散官名。原为隋置散官朝议郎。唐贞观中列入文散官。宋因之,开宝九年十月改朝议郎为朝奉郎,属宋前期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十四阶。正六品上(《愧郯录》卷4《散官》,其余资料出处参“开府仪同三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