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系指由于机体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所引起的一定类型的贫血。临床常见同时缺乏两或三种营养素,使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表现复杂,其中可能以某种类型贫血为主。摄入不足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核黄素,或重金属铁、铜、钴等。酗酒过度可影响正常摄食,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贫血。本条仅概述由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缺乏所致的贫血,余见有关条目。
蛋白质缺乏 在战争期间半饥饿状态、减肥过程及实验研究性完全饥饿状态时,均可出现轻、中度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末梢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随体重下降而按比例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正常或略减低,骨髓细胞增生度正常或略减低,幼红与幼粒比值降低。此外,还见因蛋白质和热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代谢紊乱。恢复正常饮食后,血液各项指标均随体重增加而上升,逐渐恢复至正常。婴幼儿患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常见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类同上述。由于低蛋白血症所致水潴留,可使血液稀释,因而加重贫血。有时可合并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性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则血象和骨髓象较为复杂。
红细胞生成,尤其血红蛋白生成,需要蛋白质。动物实验证明,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供应造血的蛋白质不足,促进造血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骨髓中幼红细胞成熟障碍,导致贫血。此时若给予富含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浆,既补充蛋白质,又提供红细胞生成素,贫血即可获得纠正。实验证明营养不良大白鼠的红细胞寿命较短,可能与红细胞膜上缺少某种脂质成分有关。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所致贫血中,以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见“维生素B12缺乏症”和“叶酸缺乏症”条)最重要。此外,因维生素C、B6、B2、烟酸及其他水溶性维生素缺乏亦可导致贫血,但较少见。
(1) 维生素C: 在严重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患者中,约80%并发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亦可为大细胞或低色素性,骨髓细胞增生状态正常或活跃,亦可减低。给予维生素C,可使血象和坏血病逐渐恢复正常。约10%患者呈明显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由于合并叶酸缺乏所致,但也与维生素C缺乏间接有关,因维生素C为维持叶酸还原酶活性所必需,而叶酸还原酶能使叶酸还原成为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故维生素C缺乏实际上参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形成。坏血病时的出血倾向又可引起失血(失铁),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铁在小肠内的吸收,故坏血病还常可合并缺铁性贫血。
(2) 维生素B6:维生素B6缺乏所引起的贫血,人类较少见。曾有少数婴幼儿和成人病例报道,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和其他症状,如脂溢性皮炎、末梢神经炎、舌炎、口腔炎、黄尿酸排泄增多等。偶见因服用某些抗痨药物(如异烟肼、环丝氨酸、吡噻酰胺)所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可能因这些药物影响维生素B6代谢所致。由于吡哆醛(维生素B6)磷酸盐是一种辅酶,具有协助多种酶的作用,其中一种是δ-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为促进红细胞内原卟啉(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成分)合成所必需,故维生素B6直接参与血红蛋白合成。
动物实验,应用缺乏维生素B6的饲料喂养猪、狗、猫、鼠、猴等,可引起贫血,其红细胞内的原卟啉减少;骨髓中含铁量增多,血清铁水平增高,含铁血黄素在各组织中沉积增多。提示维生素B6缺乏引起贫血的原理,在于原卟啉合成减少和铁未能充分被利用于合成血红蛋白。此外,骨髓中细胞增生活跃,末梢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多染性红细胞和正幼红细胞,均提示代偿性造血功能增强。若给服用维生素B6,可使上述现象消退,血象恢复正常。
(3) 核黄素: 由于核黄素缺乏所引起的贫血,人类罕见。志愿者摄取缺乏核黄素的饮食或服用核黄素拮抗剂(半乳糖黄素),可出现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幼红系统发育不全。临床尚见口角炎、唇干裂、舌炎、咽炎、眼睑炎、脂溢性皮炎及阴囊或外阴皮肤湿疹等,给服核黄素可使症状迅速好转消退。应用缺乏核黄素的饲料喂养动物,可引起正细胞性贫血或严重的红细胞发育不良和低蛋白血症。这可能由于核黄素缺乏影响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因核黄素是两种辅酶(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成分,参与细胞氧化和还原反应。因核黄素又是吡哆醇(维生素B6)磷酸盐激酶的成分,在核黄素缺乏症时,还可见维生素B6缺乏症状。
(4) 烟酸:烟酸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的成分,主要功能涉及细胞呼吸,糙皮病时红细胞内该辅酶的含量减少。偶见报告营养不良患者的低色素性贫血,对烟酸治疗有效,但由于烟酸缺乏所引起的贫血究属罕见。糙皮病时的贫血,可能主要由于合并维生素B12、叶酸或铁质等缺乏所致,并非由于缺乏烟酸所致。动物实验中,烟酸缺乏可引起正细胞或大细胞性贫血。
饮酒过多 饮酒常替代了正常摄取各种营养素供给必要能量,因此慢性酗酒者,可见各种营养性贫血,其中较常见的是叶酸缺乏所致的贫血。慢性酗酒嗜好引起肝硬化时,又可通过多种原因导致贫血,如慢性失血、急慢性溶血、叶酸缺乏、脾功能亢进等。酒精又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其毒性作用表现在骨髓中幼红细胞和幼粒细胞内有空泡形成、骨髓细胞增生度减低、血小板减少等。停止饮酒,上述异常均可逐渐好转。
重金属缺乏 由于饮食中摄入重金属不足所引起的贫血,仅缺铁性贫血为临床所常见,其他如铜、钴等摄入不足所致贫血均属罕见。可参见微量元素铁缺乏、铜缺乏、钴缺乏等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