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中的钙、骨胶原及骨粘蛋白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降低,骨质大量损耗以致过少的疾病。此病为老年常见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妇女,据国内调查60—75岁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约为50%,男性仅为10%—13%,且一般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年龄平均比男性早10年,这是与女性在绝经期后雌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加快了骨质丢失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大量损耗,当损耗量相当于骨质的三分之一时,极易发生骨折且不易愈合。而膳食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体力活动过少又可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调整膳食营养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与骨质疏松有关的营养素主要是钙,膳食钙摄入不足,使血钙浓度降低而刺激和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结果引起骨质脱钙以维持血钙平衡。同时由于户外活动减少,致使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而使钙的吸收率降低。因此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增加钙的摄入,每日摄入1500毫克钙对防止骨质丢失的效果明显增强。同时应加强户外活动和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膳食中蛋白质过高时可促使尿钙排出量增加,因此蛋白质摄入量越高,则钙的供给量需相应增加。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其供热量占全日总热量的12%—14%左右为宜,并应适当增加瘦肉、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钙的良好食物来源为牛奶、虾皮、海带、芝麻酱、豆腐及豆制品,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等含钙量也较高。一般成人膳食中钙的供给量宜达到8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