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君论》
东晋鲍敬言著。 已佚,残文保存在《抱朴子·诘鲍》中。鲍敬言依据元气学论提出无君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化生的,事物禀承刚柔而有不同的属性,随著四时八节的自然变化而有生灭。 各种事物都在自然界中有适当的地位,天高地下,根本没有什么尊卑之分。 他批判儒家的君权神授论说:“儒者曰:天生蒸民,而树之君,岂其皇天谆谆言,并将欲之者为群哉。”认为有君论是儒者编造出来的神话。君主的出现乃是人压迫人、人欺诈人的结果。”夫强者凌弱,则弱者服之矣;智者诈愚,则愚者事之矣。服之,故君臣之道起焉;事之,故力寡之民制焉。 然则隶属役御,由乎争强弱而较智愚,彼苍天果无事也。 ”君主的出现,对百性带来的只是灾难,“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所以应当取消君主制,消除社会不平等。他向往“无君无臣”、“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安土乐业,顺天分地,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的理想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摆脱痛苦的愿望。 《无君论》中包含了进步的社会历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