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人民公社建立初期,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把高级社的生产资料、财产收归人民公社统一支配,产品全部归公社所有,收益分配在公社范围内进行。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普遍推行了伙食供给制,有的地方还采取对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统包下来的办法,有所谓“七包”、“十包”、“十二包”等等,实行基本生活供给制。据统计,1958年农村人均分配仅为53元,比1957年减少29元。除了供给部分外,每个劳动日值只有几分钱,不少劳力甚至分不到钱。这种分配制度,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仅维持了半年时间,不得不对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进行调整。

☚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收益分配   (二) 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1958年, 郊区共建立人民公社103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 农、林、牧、副、渔统一经营。把原高级社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和农牧副业产品全部收归人民公社所有, 甚至农民的自留地也收归集体, 生产统一指挥, 劳动搞 “大兵团”作战, 实行人民公社统一核算, 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取消劳动定额, 干活不记工, 将分配给社员个人消费的部分, 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工资制和供给制的主要内容:
❶生产和收入水平较高的社一般实行伙食供给制, 收入比较少的社只实行粮食供给制, 生产和收入水平较低的社因工资部分的比重太小, 不利于鼓励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生产, 所以不实行伙食供给制。
❷在分配给社员的总额中, 工资部分和供给部分各占多少, 根据各个人民公社生产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供给部分一般不超过社员分配总额的50%。
❸人民公社在全社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和供给标准的同时, 对于原来生产好、社员收入水平较高的农业社(即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根据多数群众的意见, 采取适当的办法, 给予适当的奖励金, 以保证这些农业社大多数社员的收入不减少。对一部分领取工资的技术工人和手工业工人, 在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和供给制以后, 一般采用技术补贴的办法, 给以适当照顾或允许他们在一定期间保留原来的工资待遇。公社的干部, 原来是由农业社补贴工分的, 则按照他们的工作情况, 民主评定他们的工资标准。其中对生产大队以上的干部, 其工资水平一般稍高于同等劳动力。原来由国家供给的脱产干部继续由国家供给。公社的一切干部都必须有一定时间参加生产劳动。人民公社对于已参加公社劳动的工人、军官、国家干部和从事其他职业者的家属, 和其他社员一样享受工资制和供给制的待遇和其他福利事业的待遇。其没有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的供给费用,根据在外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家庭经济情况, 进行合理负担,经济困难的, 公社予以适当照顾。
1958年年终收益分配的指导思想是: 首先满足明年生产更大跃进的需要和人民公社的需要, 在此前提下适当照顾社员个人的需要。主要分配原则:
❶仍以原来的小社为单位进行分配, 但公共积累必须由人民公社统一提留, 并由公社统一掌握使用。
❷提留的公积金、公益金、生产费用和缴付国家税款的部分,一般占总收入的65%左右 (其中公积公益金约占35%左右), 社员分配部分一般占总收入的35%左右,增产幅度特高的社和纯棉社低于这个比例, 过去生产收入较差、当年增产幅度较低的社, 稍高于这个比例。
❸各种类型社按照社员过去的收入水平和当年的增产情况,对净增产部分采取不同的积累和消费比例: 一般将净增产部分的75%~80%作为增加社的公共积累, 20%~25%分配给社员; 大多数社员已经达到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社, 净增产部分以90%左右作为社的公共积累, 10%左右分给社员; 过去大部分社员没有达到富裕中农的水平, 增产较低的社, 净增产部分在基本上满足社的需要的前提下, 分配给社员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最多不超过净增产部分的40%。由于菜区社员过去的收入水平较粮棉社为高,蔬菜社社员增加收入的幅度一般低于粮棉社社员收入增加的幅度。
❹社应缴付的税款和欠国家的农贷以及欠国家的其他款项均按期缴清和归还。同时教育和督促社员按期归还欠国家和信用社的贷款。
❺执行 “三包超产奖励制度”凡是原订三包指标和实际情况悬殊很大的社, 都根据实际产量、用工和成本, 按照大多数生产队的中等指标进行审定,合理修订原来的三包指标,并按修订的指标进行结算。
❻社干部实行 “定工生产”和 “定额补贴” 的, 或没有实行二定的, 均在分配中根据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所做劳动日的多少进行评定, 适当进行奖惩。
1958年, 上海郊区农村人民公社统一核算分配情况详见表9-1-1。

表9-1-1 农村人民公社统一核算分配(1958年)

单位: 万元、元
总收入净收入净收入分配净收入分配比重社员分配水平
国家税金集体积累社员分配国家税金集体积累社员分配人 均劳 均
47 11230 3535 7082 92721 71818.89.671.676157
☚ 三、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二) 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一) 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这个时期取消了高级社时期实行的按社员劳动工分分配的制度,也取消了社员的家庭副业,实行的是供给制和工资制(津贴)相结合以供给制为主的分配制度。在分配给社员的总额中,一部分依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情况或事先评定好的劳动力等级或者两者结合,按公社规定的工资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给工资。另一部分则按人口平均供给口粮或全部伙食(当时普遍建立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或包衣、包食等的基本生活费。工资(或津贴)和供给标准依各社经济水平确定,比例一般为3:7或2:8。如铜山县大庙人民公社于1958年12月公布的关于实行供给制和津贴的办法中规定:社员每人每年的供给标准为:粮食保证225公斤,争取250公斤;食油1.5公斤;食盐5公斤;酱油1.5公斤;燃料90公斤;蔬菜由食堂自营,有啥吃啥;医疗费每人每年平均2元,由公社掌握统一使用,看病挂号费自付;理发每20天一次(免费);洗澡每7天一次(免费);看戏或看电影每月3次(免费);接生免费;结婚由公社负责操办,每人15元。供给办法:粮食一律按标准拨给食堂,在食堂就餐。老人、病人、小孩、产妇允许打回就餐或领取实物自炊。社员津贴,其标准按全年分配水平确定,1958年暂按年平均分配50元核发。每劳力月平均1.37元,如果实际分配水平达到人均70元,劳力月平均为3.87元。所有男女劳力按劳动态度、技术高低、体力强弱评定,分为四等,每等差距为20%左右。如按月平均1.37元,则一等为1.9元,二等为1.5元,三等为1.2元,四等为0.9元。津贴发放办法:社员应发津贴,一律发给本人20%,下余部分给存折,其生活必需品消费,由人民公社统一购买分发,钱从社员存折上扣付。这种“有地大家种,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花”的供给制分配方式,在全省维持了约6个月的时间。

☚ 三、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二) 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 ☛
0003045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