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温
是树木的主要自然灾害,尤以冬初气温突降和春初“倒春寒”受害最重。
1963年1月21—25日文登内陆地区气温降至-10—-25.5℃时,苦楝、泡桐普遍遭冻害。
1979年11月12日文登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由15.8℃降至-4.2℃,最低达-17℃—-20℃,并下了18毫米大雪,130亩水杉丰产林53.8%被全部冻死,部分受害致死的有泡桐、核桃,局部受害的有垂柳、旱柳、赤杨、黑松等。低洼地和沟谷,冷空气易聚积,林木受害最重;山阳坡或山脊,冷空气不易聚积,林木受害较轻。
1985年12月8日德州地区气温突降,出现极端低温-18.1—-21.6℃,平均气温-10℃以下持续5天,树木普遍发生冻害。受害程度依树种而异,重轻依次为:苦楝,大叶黄杨,女贞,紫薇,桧柏,雪松,泡桐,香椿,石榴,法桐,千头柏,龙柏等。苦楝受害率达99.5%,5—10年生的苦楝冻死85.8%;1—4年生的泡桐受冻害株数共80.7万株,占总株数的44.6%,其中死亡37.5万株。在农田栽植的石榴受害率100%,死亡率85%;桐粮间作中的泡桐受害较轻,受害率为58%,空旷地桐树受害达76%。
1987年11月26—28日,日照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为-7.4℃,是1949年日照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市3万亩黑松受冻害,占该市黑松面积的60%,平均冻害率45.27%,死亡率0.77%。冻害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海拔10米的大沙洼林场偶有冻害,海拔50米处发现冻害,海拔300米的出现冻死单株,海拔500米以上的黑松冻害率100%,死亡率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