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王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王帖

十卷。明董汉策刻。董汉策,字朝献,生卒年不详,盖为吴江(今属江苏)人。《兼隐斋二王帖》问世后,颇受世人推重,但该帖为木刻,湿燥难调,“过燥则滋腻之态失,稍淫则浸蚀之痕透”,世人抚卷便为此遗憾,故精于摹拓的董汉策志于完成《兼隐斋二王帖》石刻本。董汉策将《兼隐斋二王帖》三卷析为六卷,再加上三卷 《目录释文》,又增入《兰亭序》、《黄庭经》、《曹娥碑》及《洛神赋》等七种为一卷,共为十卷。董汉策与其三个儿子董邦宁、董邦用、董邦典从嘉靖辛酉到万历十三年(1561—1586),其间历经二十五年始刻成该帖。董氏十卷本《二王帖》收录更为丰富,分卷更为细致,且其中《目录释文》附以考证,内容比《兼隐斋二王帖》更为详备深入。与董氏同时同郡的彭履道曾以小楷书录,并有题跋记述董氏石刻的前后经过。有吴江董氏本。

二王帖

三卷,别册一卷。南宋·開禧二年(1206)許開拜清江太守時所刻。上卷刻王羲之書五十七帖,中卷刻王羲之書五十一帖,下卷刻王獻之書四十四帖,别册編《二王帖目録評釋》。每帖明記所依底本,除《淳化閣帖》外,尚據《寶晉齋舊帖》、《長沙帖》、《淳熙秘閣續帖》、《絳帖》、《河東薛氏帖》、《賜書堂帖》、《予章帖》、《閱古堂帖》、《建中靖國帖》、《新安帖》、《蘭亭帖》、《愛民堂帖》、《龍舒帖》等。其中逸帖多已散佚,據《二王帖》可知片羽,资料價值殊高,頗值珍視。此帖與《二王帖目錄評釋》并予後世集帖研考者大有裨益。
今所見者,乃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吴興湯世賢入石翻刻本。别册之帖首鎸刻右軍 (王羲之)、大令 (王獻之) 二像。上卷首題 “二王帖卷上”,其下有 “右軍書” 三字,後題 “嘉靖丁未七月二日吴興郡兼隐齋摹勒上石”,末題 “二王帖卷上終”。中、下兩卷仿此,惟上石款中卷為“九月四日”,下卷為 “閏九月朔”。首尾題款字皆隸書,其“右軍書”、“大令書” 三字則楷書。《評釋》 中引元趙子昂、鄧文原之言,知為加工,非照原石翻刻,已屢易其手。湯氏刻本後歸溧陽史氏,稱為 “史氏本”。萬曆九年 (1581) 有吴江董氏據“湯本”之重刻,末載萬曆九年夏四月彭履道跋,藉此可對舊釋文正誤、補脱、校訂。另有 “宋紹興十七年”款識本,則屬偽刻。《二王帖目録釋》除上述墨本外,尚載入 《南邨帖考》、《橫山草堂叢書》。明代有 《聚賢堂二王法帖》八卷,鎸刻精良,釋文附于每帖末尾,别具特色。至于所謂明代“繆氏刻本”者,相傳經王元美手摹,凡三卷,固無存而不詳。又有 《文刻二王選帖》等。


二王帖 (局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