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腔粘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由上皮、结缔组织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所组成,它与皮肤颇相似,但皮肤的复层鳞状上皮为由基底层、棘层、粒层、透明层、角化层等五层细胞构成,口腔粘膜没有透明层,而且在许多不受咀嚼磨擦的部分也没有粒层和角化层,基底层细胞中也不含色素颗粒。
口腔粘膜上皮 来自外胚叶,从内部到表面细胞分为四层:
❶基底层:细胞呈立方形,排列紧密,间质少,胞核染色深,常见丝状分裂。
❷棘层:细胞呈多角形,有明显的间桥。棘细胞的列数在口腔各个部位不同,使各部上皮厚度不一。
❸粒层:细胞内含角质颗粒,强嗜碱性。粒层往往与角化层同时出现。
❹角化层:在最表层,完全无胞核者称为正角化,其中尚有固缩的胞核者称为不全角化,正常口腔粘膜此两种情况均可出现。上皮与固有层交界处为基底膜,基底膜是一层薄的无结构样物,由蛋白质和糖蛋白所构成,目前认为它是上皮基底细胞的产物。
粘膜固有层 由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成纤维细胞、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在固有层中有血管和神经分布,神经末梢并能进入上皮层内。口腔各部固有层的厚度和致密度不同,以适应不同的功能状态。固有层突入上皮中的部分叫做乳头,上皮伸入固有层的部分叫做上皮钉突或上皮脊,这部分相互交织的地带叫做乳头层。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脂肪和腺体。小动脉由此分支进入固有层,在乳头层内形成毛细血管网,再转入静脉而流回。淋巴管与血管相伴随,汇集到区域淋巴结。
口腔粘膜功能形态分类
❶咀嚼粘膜: 被覆于不活动区域,如龈及硬腭粘膜,能耐受强大的咀嚼磨擦力,有较厚的角化层,上皮钉突较长,固有层纤维致密粗大。
❷被覆粘膜:被覆于活动区域,如唇、颊、舌下、口底、软腭等。一般无角化层,上皮钉突短平,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组织疏松。
❸特种粘膜:指舌背粘膜,有各种乳头,并有味觉感受器。
口腔粘膜各部特点
❶龈粘膜: 表面有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层。边缘龈宽度为2mm以下,色稍红、光亮,其中纤维较疏松,常有炎症水肿。附着龈呈浅粉红色,内有粗大纤维,无粘膜下层。
❷唇粘膜:无角化层,棘层较厚,钉突不长。粘膜下层较厚且附于口轮匝肌上,故松软可动。粘膜下层含唇腺,为粘液腺。唇粘膜与皮肤移行部为唇红部,此处上皮层透明度大,可透出固有层中血色。
❸颊粘膜:类似唇,但粘膜下层更厚,脂肪较多。内含颊腺,颊后方有磨牙后腺。 颊粘膜相当于牙齿咬合处有颊颌线,此处常有角化水肿。
❹硬腭粘膜:呈浅粉红色,表面有明显的正角化,中缝处缺乏粘膜下层。硬腭前部粘膜下层中充满脂肪,而后方富含腺体。
❺软腭粘膜: 色暗红,质松软,上皮无角化层,粘膜下层含大量粘液腺。腭腺由许多独立小腺体组成、硬腭腺约250个,软腭腺约100个,悬雍垂腺约12个。
❻舌背粘膜:有四种乳头。丝状乳头数目最多,尖端角化,脱落的角化层即成舌苔,滞留的角化层即成毛舌。菌状乳头呈圆形,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上皮较薄,血管丰富。轮廓乳头沿人字沟排列,数目8~10个,周围环绕深沟,沟底有味腺,为浆液腺,乳头侧方有很多味蕾。叶状乳头在舌后方的两侧缘,呈皱襞状,在人类已退化,但有时会增生、发炎。
❼舌腹粘膜: 薄而平滑,无角化层。粘膜下层中有舌前腺,以粘液腺为主,后部混有浆液腺。舌下有青紫色的散在皱襞,内有舌深静脉。
❽口底粘膜:上皮薄,无角化层。粘膜下层柔软松弛,内含脂肪组织和舌下腺,小舌下腺大部分是粘液腺,大舌下腺是以粘液腺泡为主的混合腺。

☚ 颌   唇的解剖生理 ☛
000171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