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脏腑辨证
口腔病的发生,在脏腑方面,以脾、心、肾、肝等脏的功能失调为多。临床上,口腔病常从这几个脏腑进行辨证。
脾胃病证 脾胃病变引起口腔病多为实证、热证,虚证较少。实热证在辨证上有火热上蒸、湿热上乘、热伤脉络之分。脾虚证有阳虚与阴虚之不同。
❶火热上蒸,多为火热邪毒引动胃火上炎。症多见肌膜、龈肉红肿,或有溃烂或渗脓液,或成痈疮,或腮颊红肿。一般疼痛均较剧烈,如是牙痛,得冷则痛减轻。
❷湿热上乘,症见红肿,但以肿为甚,或灼热流水发痒(如唇风)。若有溃烂,则脓水及腐物较多。
❸热蕴血分,伤及脉络,症见血外溢,突发肿块,呈瘀红而光滑,如衄血,则血色深红,量较多,出血处红肿且痛。
❹脾阴虚,患处微红不肿,如粘膜溃烂,但疼痛较轻,若龈肉萎缩,常渗脓血。如有衄血(牙衄)渗血少,缠绵不止。
❺脾阳虚,患处肌膜淡白,粗糙或微浮肿,少有疼痛。
心脏病证 心经病变,在口腔疾病中,常和脾经病变一起出现,其症表现多为火热上炎之症。若为心脾火热上炎,肌膜溃烂,红肿疼痛; 若为心脾湿热上蒸,肌膜腐烂成片如糜粥样,红肿痛较甚。两者之区别,火热以红为重,湿热以腐烂肿为甚。亦有心阴亏损虚热内生,其表现多为患处稍红微肿,溃烂可分散,腐物少,口燥咽干,心烦,舌质红,脉细数等。
肾脏病证 肾脏病症多表现为真阴耗亏,虚火上炎,在牙齿病中,症见牙齿隐隐作痛,午后疼痛增加,或牙齿疏松动摇,咀嚼无力;在龈肉病中则溃烂,牙齿宣露,龈肉微肿淡红或渗稀脓,疼痛轻; 如为口腔粘膜溃烂,溃面灰白,周围粘膜色淡红,不肿微痛。若为肾阳虚,阳气不布,寒邪凝聚,口腔粘膜发白,有斑块纹,牙龈淡白浮肿或萎缩,牙齿干枯溃烂久不愈,深蚀骨质,色淡微痛,渗稀脓。
肝脏病证 表现为肝气郁结,气血凝聚,形成肿核,多较坚硬而实,如瘤肿。若溃烂,则为肝郁化火; 肝热生风,肝风内动,则症见舌强或偏歪,或萎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