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的导引法
口腔的导引法,用以防治口腔疾病。
预防保健方面:《陈希夷二十四气惊蛰二月节导引坐动图势》有:“每日丑寅时,握固,转颈,反肘向后,顿掣五六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此导引法用以治疗口干、牙宣。其方法是,在二月初春时节,每天凌晨1~5时之间,盘膝趺坐。两手拇指屈入掌心中,再屈其余四指,握成拳头,并用力紧握。头轻轻而缓慢地向左旋,鼻尖齐于肩上,两前臂反置于背后,两拳相接触,掌心向后,手背紧贴背上。姿势固定后,全身用劲5~6次。叩齿三十六次,再搅舌生津,把口水吞下,如此叩齿三十六次,吞津一次,共九次。然后,头转向右侧,方法如上。左右各做一次。《保生秘要》有:“左右脚心,每搓三十六回,按时吐纳,津回即咽,六度。”又“以舌卷上腭,凝元雍穴,贯一窟凉水,渐提至口,潠涸。”此段之意,系摩擦涌泉,左右各三十六次,即叩齿咽津,六次。同时把舌尖上贴上腭,凝神闭窍,意守丹田,把 一股清澈的津液,从命门上提到口腔里,以润口腔。《内功图说·分行外功》有:“盘坐,以一手捉脚趾,以一手指揩脚心涌泉穴,至热。止后,以脚趾略动转数次。”又“舌抵上腭,津液自生,再搅,满口,鼓漱三十六次,作三口吞之,要汩汩有声在喉。谓之漱咽灌溉五脏,可常行之。”此法与上述擦涌泉穴的方法基本相同。
《寿世青编·卷上》说:“下手之诀,必先均调呼吸,均调呼吸必须屏绝外缘,顺温凉之宜,明燥顺之异。明窗净几,涤内清心,闭目端坐。叩齿三十六遍,以集心神。然后以大拇指,擦于掌心劳宫穴处摩令极热,用拭目之大小眦,各九遍,并擦鼻之两旁各九遍,又以两手摩令热,闭口鼻气,然后摩面,不俱遍数,以多为上,名真人起居法。次以舌舐上腭,搅口中华池上下,取津,漱练百次,候水澄清,一口分作三下汩然咽下,名曰赤龙取水,行时不必拘定。”《诸病源候论·卷29》引《养生方》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蠧虫,令人齿牢。”又“朝未起,早漱口中唾,满口乃吞之,辄啄齿二七过,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这是保健牙齿,预防牙病的导引法。
治疗疾病方面:《内功图说·分行外功》有:“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下无津,或吞咽喉痛,不能进食,乃热也。宜大张口,呵气十数次,鸣天鼓九次,以舌搅口内,咽津。复呵复咽,口中清水生,即热退脏凉。”这是治疗热病口干无津的导引法。《内功图说·分行外功》说:“口中津液冷淡无味,心中汪汪,乃冷也。宜吹气温之,候口有味,即冷退脏暖。”这是治疗因寒而致口水冷清的导引法。《诸病源候论·卷29》引《养生方》说:“缩咽髆内,仰面努髆,并向上,头左右两向,按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终尽除也。”这是治疗口内生疮的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卷29》引 《养生方》说: “东向坐,不息四通,琢齿二七,治齿痛病。” 又 “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齿三十六下,治齿痛。”这是治疗齿痛的导引法。琢齿即叩齿,但较叩齿为重而着力。《遵生八笺·卷3》有:“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清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通,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这是治疗各种齿疾的导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