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病针灸法
口腔病针灸法,是口腔病常用治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耳针、穴位注射等,分述如下:
针刺法 口腔病针刺法,是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手法,临床上泻法比较多用(即强刺激),一般用在实证、热证、经络闭阻等病变,如实火牙痛、龈肉肿痛、痄腮、口疮、口、舌强等证。留针时间较短,约5~10分钟,并因穴位的部位不同,入针方向有直刺、斜刺的方法。治疗口腔病常用穴位,主要取足阳明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合谷:主治牙痛、口干、唇肿等证。直刺0.5~1寸。三间:主治下牙痛、龈肉红肿等症。直刺0.5~1寸。承浆:主治牙痛、流涎、唇胗等症。斜刺0.3~0.5寸。地仓:主治流涎、口等症。斜刺0.3~0.5寸。颊车:主治牙痛、痄腮、口等症。直刺或斜刺0.5~1寸。下关:主治牙痛、口等症。直刺0.5~1寸。内庭:主治牙痛、龈肉红肿。直刺或斜刺0.5~1寸。颧髎:主治口、牙痛、口腔粘膜溃烂等症。斜刺0.5~1寸。太溪:主治口舌干燥、舌痹等症。斜刺1~1.5寸。关冲:主治口疮、颊痛等症。直刺0.1~0.3寸。廉泉:主治舌红肿、舌强等症。稍向上斜刺0.5~1寸。然谷: 主治舌下肿胀难言。直刺1~1.5寸。金津、玉液:主治口舌生疮、流涎、不语症。直刺0.2~0.3寸出血。
艾灸法 多用于虚性、寒性的口腔疾病。手法上有悬灸或直接灸两种,悬灸时,使灸的穴位感到灼热为度,一般灸3~5分钟。直接灸7~15壮,常用穴如下:足三里:主治上齿痛。悬灸约3分钟。三间:主治下齿痛,直接灸三壮。合谷:主治风寒牙痛。悬灸约3分钟。
耳针 常用以治疗口腔疾病的穴位有:上颌:主治牙𫝰痈、牙宣、牙痛、牙痈等症。用针刺捻转后留针15~20分钟。 下颌:主治牙𫝰痈、口糜、牙宣、牙痛、牙痈等症。用针刺捻转后留针15~20分钟,或皮内埋针1~2天。神门:主治牙𫝰痈、口糜、牙痛、牙痈、口疮。 用针刺捻转后留针15~20分钟,或皮内埋针1~2天。肾上腺:主治牙宣、牙痈。用针刺捻转或皮内埋针1~2天。
穴位注射 常用于一些慢性的口腔疾病。常选用的穴位有颊车、手三里、合谷等。选用药物有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每穴注入0.25~0.5毫升的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