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圣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圣散

祛寒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干姜60克、木香30克、厚朴5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30~80克。功能温中理气,散寒除湿。主治脾胃寒。证见口流清涎, 口色淡白,少食腹痛者宜用。方中干姜温中散寒;厚朴温中除满;木香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用。
《元亨疗马集》另一三圣散(砒霜、硇砂、黄丹)外用治牛水头风病。《儒门事亲》中的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又方:瓜蒂、郁金、韭菜汁)为催吐剂。均与本方有别。

三圣散

❶《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胡黄连、柴胡、生鳖甲各二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生姜煎汤调下,日三次。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羸瘦。
❷《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炙地榆、煨诃子皮各半两,姜厚朴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日二至四次。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
❸《儒门事亲》卷十二方。防风、炒瓜蒂各三两,藜芦一分至一两。为细末,每服约半两,韭汁煎去渣,徐徐温服,以吐为度。功能涌吐风痰。治中风闭证,脉滑实;癫痫有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
❹《儒门事亲》卷十五方。葱白、马齿苋、石灰各一斤。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面。治臁疮,搭手,背疽等。
❺《外科正宗》卷四方。闹羊花、槿树花各一钱,大枫子仁(去油)五分。为末,每服六分,葱酒调下,洗浴、发汗则愈。治偏正新久头痛。夏月欲重绵包裹者。
❻《类证治裁》卷二方。半夏、陈皮、黄连。为末,曲糊为丸,生姜煎汤送下。治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

三圣散 《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方药物】 防风90克(去芦) 瓜蒂90克(碾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过,另放末,将滓炒微黄,次入末一处,同炒黄用) 藜芦(去苗及心)7.5克或15~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各为粗末。每服约15克,以韭汁300毫升,先用200毫升,煎3、5沸,去韭汁,次入100毫升,煎至3沸,却将原煎韭汁,同一处熬2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主要功效】 涌吐风痰。
【适应病证】 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癫痫,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

三圣散sānshèngsǎn

《儒门事亲》方。防风、瓜蒂各三两, 藜芦一分至一两。为粗末, 每服五钱, 韭汁煎去渣, 徐徐温服。吐则停服。功能涌吐风痰。治卒中痰壅, 癫狂烦乱, 不省人事, 或误服毒物尚未吸收者。

三圣散

三圣散

本方出自《儒门事亲》卷十二。方由防风、瓜蒂各二钱,藜芦一钱组成。各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虀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虀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亦可鼻内灌之,吐出涎,口自开。功能涌吐风痰。主治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象滑实;癫痫,有痰浊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时间未久,神志尚清者。本方所治证属风痰壅塞在胸膈间,法当涌吐,祛除有形之邪。方中瓜蒂苦寒有小毒,涌吐风热痰涎和宿食;防风驱风升散;藜芦苦辛而寒,能吐风痰。三药合用,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涌吐作用,所以名为三圣。临床用于风痰壅塞的中风、癫癎,以形体壮实,脉滑有力,舌苔黄厚为辨证要点。若误食毒物时间未久,神志尚清者,也可用本方治疗。但本方是催吐的峻剂,瓜蒂、藜芦均有毒性,使用宜慎,一般多从小量开始,不吐再逐渐加量,得快吐即停服,防止中毒或过吐伤正。服后吐出痰涎、毒物,再辨证论治。体虚之人及孕妇不可用。

☚ 瓜蒂散   救急稀涎散 ☛
000041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