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英吉沙县
英吉沙,维吾乐语意为 “新城”,是南疆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汉为西域三十六国的依耐国地,唐属疏勒都督府,宋属喀拉汗王朝,元为察合台汗王封地,明属叶尔羌汗国。清光绪九年 (1883年)设英吉沙尔直隶厅,隶喀什噶尔道。民国2年 (1913年) 置英吉沙尔县,后又改名英吉沙县,隶喀什行政区。总面积4 306. 5平方公里。县政府驻英吉沙镇,距喀什市65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 539公里。
辖1镇、13乡、5个国有农林牧场、164个行政村。辖区内驻有兵团农三师所属东风农场。1995年,全县总人口20. 1万人,有维吾尔、汉等1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 农村人口17. 12万人,占总人口的85. 17%; 农村劳动力6万人。
有耕地面积2.45万公顷,人均耕地2. 15亩,可垦荒地4.53万公顷; 有林地1. 9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6.8万立方米;有草地6. 5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 13万公顷;水面0. 15万公顷。主要河流有库山河、依格孜牙河,年径流量3. 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5亿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72亿千瓦。
野生动物主要有雪鸡、野鸡、野鸭、鹰、黄羊等。野生药材有甘草、红花、苦杏仁、茴香等。
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煤460万吨,石膏124万吨,石灰石3 600万吨,还有铅、水晶、云母、芒硝、铁、石油等。
英吉沙县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 31亿元,工业总产值2 400万元,农业总产值2. 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00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 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元。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葵花、巴旦木杏等。是全国七大商品杏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的杏品种有12种,尤以托阳、海色克、色买提3个品种为最佳,色买提杏历史上就是贡品,味美个大,色泽金黄,是生食佳品和制作果脯、罐头的好原料。199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 98万公顷,粮食总产8.81万吨,平均亩产296. 9公斤,人均粮食产量445. 2公斤;棉花播种面积9 300公顷,棉花总产1.07万吨,平均亩产76. 2公斤,人均棉花产量53.8公斤; 油料总产3 400吨;瓜果总产3. 57万吨,其中杏鲜果产量2. 93万吨,人均杏产量171公斤,杏干产量484吨。牲畜存栏32. 5万头,人均标准畜2.8头,肉类总产3 800吨,人均肉产量22. 2公斤。
手工艺品 “英吉沙小刀”,以其悠久历史和浓厚民族特色而驰名中外,现有20多个品种,年产近20万把。
基础设施有水库6座,库容7 850万立方米,灌溉渠道8 814公里,机电井20眼,有效灌溉面积1. 85万公顷。有电站12座,装机容量8 000千瓦,年发电量1 885万千瓦小时。农村年用电量734万千瓦小时。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9万千瓦。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喀什至和田公路由北向南纵贯县境,乡镇、村都通公路通汽车。有程控电话2 552门。
英吉沙是维吉尔民间独特体育竞技项目“达瓦孜”(高空走绳)的故乡,曾先后在一、二、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作精彩表演并获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