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历史背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历史背景

(一) 历史背景

(1)全省扶贫开发已经取得两大战役的初步胜利,高少地区的贫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起来。1983年以来,全省农村以解决温饱为目标,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基础建设,狠抓扶贫开发,使农村经济连续7年实现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7年实现增产,为稳定地解决群众温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贫困面大幅度下降。已经解决温饱的地区,开始向集中连片发展商品经济的阶段迈进。总的来看,全省扶贫工作的形势是好的,步子是稳妥的,路子是对头的,目标是明确的,发展是健康的,成绩是显著的。省委、省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扶持,分区域开发,分步骤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已成功地组织了两大战役。第一战役是从1983年开始的“两西”建设,贯彻“兴西济中”的方针,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集中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20个干旱县的温饱问题和河西地区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开发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使这一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个战役从1986年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集中解决以庆阳老区为代表的26个贫困县农民的温饱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 已初步建立了一批粮、油、林、果、畜、禽基地,乡镇企业和地方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启动了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活力。特别是老区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以地区来讲,庆阳地区的5县1市,平凉地区的2县1市,1989年,以县为单位人均纯收入超过300元,人均占有粮食均在300公斤以上。从总体上看,老区大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相比之下,沿西秦岭、太子山、岷山周围的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临潭、卓尼、舟曲、和政、积石山、临夏、武都、宕昌、西和、礼县、渭源、岷县、漳县、武山、甘谷、张家川等16个贫困县(其后又陆续增加了康乐、广河、清水、文县、康县等5个县,共21个县),由于制约因素太多,解决温饱的难度很大,已成为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和攻坚的主战场。这就是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动员全省、全社会的力量,将要进行的第三个扶贫开发战役。这一战役任务非常艰巨,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可以这样说,扶贫开发的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之时,就是全省农村面貌根本改变之日。
(2)198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会议,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部分的甘肃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迫切要求尽快解决温饱、脱贫致富,赶上全国、全省发展的步伐。
(3) 1988年,甘肃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5年将要实现的两大奋斗目标:
❶到1990年,全省基本解决温饱,在此基础上巩固提高,进而向致富迈进;
❷到1993年,在正常年景下,力争实现全省粮食基本自给或接近自给。为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把高少地区的扶贫攻坚战提到关系全省全局的重要议程。

☚ 四、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战   (二) 准备工作 ☛

(一) 历史背景

(一) 历史背景

1958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1月召开的杭州会议、南宁会议精神,部署全面 “大跃进”。会议认为,在全省1957年冬、1958年春群众性兴修水利运动和1958年全党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兴起后,农村已经出现了全面跃进的新形势,提出要迎接农业大跃进的到来。这一年,省委在全省农业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农村工作几个问题的报告》中要求:“力争在苦战三年期间,满足人民对于各种主要农产品,包括粮、油、肉、糖、烟、棉、麻、丝等的需要,并且逐步贯彻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浙江省计划委员会制订的《1958年到1967年工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还分别就衣、食、住、行等方面对农业提出越来越高的指标计划。1959年全省连续发动“春花千、五、万”(即大小麦亩产500公斤,油菜籽亩产250公斤,绿肥亩产5 000公斤)和“早稻双千斤”(即早稻亩产1 000公斤)的运动,并且逐级下达任务,要求完成。全省各地也纷纷制订高指标的农业生产计划,甚至层层加码,上报下达,在全省刮起一股 “高指标”风。
在计划高指标的压力下,助长了 一些人说假话,说大话,放 “高产卫星”,虚报浮夸之风,在全省迅速蔓延,而且愈演愈烈。报纸电台天天报道“高产”消息,农作物产量被吹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水平。在1959年2月20日召开的全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上,公布了1958年三项产量“实绩”:全省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 600万吨 (后来核实为789万吨)、棉花总产量6. 5万吨 (核实为4. 63万吨)、生猪年饲养量1 150万头 (核实为776.8万头),分别多报1倍、40.4%和48%。
在3年“大跃进”中,浙江省农业生产上的瞎指挥也十分严重。例如,不顾客观条件,违反因地制宜原则,盲目扩大连作稻。1960年,全省连作稻种植面积曾发展到794. 66千公顷,比1957年扩大1. 5倍,结果反而减产10亿公斤,减产幅度达13%。又如,大搞晚稻移苗并丘。1958年夏季,浙江省派人到湖北孝感、麻城参观学习早稻移苗并丘、放高产卫星的 “经验”,回来后大搞晚稻移苗并丘,一般是将0.66多公顷的整丛稻带土移并到一丘田里,结果是劳民伤财,严重减产。宁海县长街公社并丘6. 67千公顷晚稻,基本无收。再如,不切实际地推行滚珠轴承化和所谓农具的 “十条龙上天”,即耕作、播种、插秧、收获、排灌、运输、畜牧、茶叶加工、养蚕、炊事等10个方面,都要求用新式机具配套成龙,限期全面消灭老木犁、手插秧、小镰刀、老稻桶等,全省共推广 “新式”和 “改良”农具2 625万件,除少数行之有效的拖拉机、打稻机、喷雾器、胶轮车受到群众欢迎外,绝大部分都不能使用。光这一次瞎指挥,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至少以亿元计。
1958年下半年,省委提出: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在三、四年或五、六年内,逐步使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逐步使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当中,共产主义因素必将不断增长,从而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方面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 一、人民公社的建立   (二) 最早建立的两个公社 ☛
000230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