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历史演变分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历史演变分析

(一)历史演变分析

据历史考证,四川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至251年),李冰父子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灌溉之利,促进了成都平原农业的长足发展。至明清时代,四川农业生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于大量移民垦殖和新式农具的广泛采用,以及旱地高产作物玉米、红苕等的引入,四川耕地面积逐步扩大,继成都平原区开发后,盆地丘陵区和盆周山区土地大量被开发利用,促进了粮食、棉花、油料、甘蔗、烟叶的较快增长,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历代四川耕地开发有很大余地。近代在人口急剧增长和粮食需求压力的作用下,土地利用方式基本上是沿平面垦殖的路线发展,即主要通过不断拓展耕地面积,以缓解人口增加的粮食需求压力,其结果是通过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损伤着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竭林而耕,竭草而牧,竭泽而渔,几乎成了普遍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从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讲,农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剧的过程。只不过是在以往历史上,由于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和人类活动范围的限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能力十分有限。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更新,农业生产率普遍提高,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愈益明显。尤其是在战争、人口增长和社会政治腐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更加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农业获得空前发展,土地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人口增长迅速,粮食需求日益膨胀,使有限的耕地负荷越来越重。加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执行“以粮为纲”的错误方针,毁林开荒、乱挖滥垦受到鼓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由过去分散的、不自觉行为,演变成有组织的自觉行动。因而伴随着农业资源利用率及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又有新的发展。

☚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和治理方向   (二)今后治理方向 ☛
000045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