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草
中药名。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的全草。 马蹬草,又名:过桥草。高10~20厘米。 根状茎短,直立,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小鳞片。叶簇生,二型,草质,两面无毛;营养叶较短,叶片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2厘米,宽5~8毫米,钝头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能育叶有长柄,叶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5~8毫米,先端渐尖,并延伸而著地生根,产生新株。 孢子囊群生于网脉的一侧或两侧;囊群盖短条形或矩圆形,膜质,全缘。生于石岩脚下。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及江苏北部。味淡,性平。止血,消炎。治外伤出血,子宫出血。 内服:煎汤,2~5克;或研末。外用:研末撒敷。 治子宫出血:马蹬草叶3至7片,水煎,打鸡蛋茶喝,轻者1天1次,重者1天2次;或用叶5片;研末,开水冲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