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60~80年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60~80年代 (二)60~80年代60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农田基本建设以治水改土、坡地改梯地、培肥地力为重点。完成坡地改台地、梯地28.47万公顷,占旱地面积的22.50%,台地、梯地累计面积达到66.67万公顷;改良低产田9.73万公顷,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如省土肥站直接抓的以坝区冷浸型稻田改造为主的2000公顷基点,一般每公顷增产稻谷750~1 050千克;玉溪市改造低产稻田、旱地改水田、建设水浇地2 670公顷,低产红壤改良670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粮食1050~1500千克,高的达2520千克;红河州以施磷肥治本,种绿肥治标等主要措施,改造发红田1.13万公顷,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每公顷增产粮食1 500千克以上。农田建设改善了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平整土地,建设条田14.13万公顷。70年代后,建设重点是改良红壤和改土培肥,1982—1985年,全省14个地州市160多个点改良红壤34.53万公顷,土壤肥力普遍提高,累计增产粮食31 004万千克,增加经济作物产值2 367万元。大力推广绿肥,改土培肥,1964年前全省仅有绿肥1.13万公顷,多为地方品种,1965年引进以光叶紫花苕为主的绿肥品种,1966年种植面积达32.33万公顷。“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炮打绿肥”,使绿肥面积下降到6.67万公顷,之后虽有恢复,直到90年代初只保持在11万公顷左右。 ☚ (一)50年代 (三)90年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