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一五”发展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一五”发展阶段

(二)“一五”发展阶段1953—1957年

在完成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之后, 从1953年起,福建农村和城市一道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时期。1951年底,正当福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这时召开的中共福建省第一次代表会议, 决定把开展互助合作列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1953年,全省已有各类互助组18.9万个,参加的农户140多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51%,其中参加常年互助组的农户占28%。山区还组织起一批农林结合的互助组。1953年合作造林面积占全省造林面积的65%。沿海渔区多种作业的互助组也大量涌现。
1953年秋收后到1955年秋收前, 是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期。中共福建省委在全省互助组广泛发展的基础上,由先进的葛老五互助组、邱寿齐互助组、郑依拇互助组以及渔区的魏刚昌互助组等,率先试办起了18个初级社。1953年, 试办范围扩大到县(市) 一级, 全省办了160个初级社。
1955年,福建农村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交错并存,各项农业生产普遍增长。这一年,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5%,参加互助组的占54%,单干户占30%,还有160个试办的高级社;全省粮食增产10万多吨,油料、茶叶、水果、水产品均获得丰收,有80%以上的初级社、高级社增产增收,多数互助组员的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年是福建农业互助合作的黄金时期。
1955年冬到1956年春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迅猛发展。由于批判“小脚女人”,出现盲目冒进的倾向。首先是,福、厦、漳、泉四个市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宣布实现“高级化”,随之许多县区纷纷提出“快马加鞭进入社会主义”。到1957年3月20日《福建日报》正式宣布,全省基本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后期,由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过快、过急,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加上形式单一,工作粗糙,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群众的真正意愿,新办起来的高级社很快暴露出不少矛盾,影响了生产的发展。1957年农村各业总的趋势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但增长速度减退。1957年与1952年相比,粮食总产达到444万吨,基本与1956年持平,增产72万吨,增长19.4%,平均年递增3.6%;甘蔗总产123.57万吨,增产52.3万吨,增长73.4%,年均递增11.6%;油料作物总产9.39万吨,增产0.5万吨,增长5.3%,年均递增1.2%;茶叶总产0.70万吨,增产0.21万吨,增长42%,年均递增7.5%;水果总产11.78万吨,增产5.77万吨,增长96%,年均递增14.4%,超过了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猪存栏数401.2万头,增加149.6万头,增长59.5%,年均递增9.8%;牛存栏数97万头,增加11万头,增长12.8%,年均递增2.4%;耕畜的存栏数98万头,增加11.47万头,增长13.3%,年均递增2.5%;水产品总产达到28.34万吨,增产12.41万吨,增长77.9%,年均递增12.2%。

☚ (一) 三年恢复阶段   二、曲折发展阶段 ☛
000080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