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两西”建设方针和任务
1982年12月10日上午,中央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关于加快甘肃省河西商品粮基地和中部干旱地区农业建设问题的汇报。会议经过讨论,原则同意计委、经委提出的“两西”地区建设方针,并提出以下指导性方针和意见:
(1)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河西走廊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开垦的耕地有几十万公顷,生产粮食潜力很大,种小麦有的单产可达500多公斤,值得开发。近年来,河西粮食已达15亿公斤左右,提供商品粮3.5亿多公斤,占甘肃商品粮的70%。加快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发挥河西农业的优势,解决甘肃省的粮食问题,也有利于支持定西地区逐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把河西基地的建设作为一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开发河西走廊,关键是解决水利问题。要充分利用祁连山的水利资源,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今后一个时期,要给这一地区增加一些投资,但摊子一下不宜铺得太大,要先易后难,分步骤建设。当前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挖潜配套,修整渠道,搞好水渠衬砌,防止渗漏。同时,有重点地新建续建少数水库。
(2)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自然条件很差,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常年干旱,是全国自然条件最困难的地区之一。对治理这一地区,不能临时打算,只靠救济过日子。要有长远打算,进行科学规划,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把救济同长远建设结合起来进行。
❶确定每年调拨给这个地区的粮食基数,国家要把这个地区群众的生活基本包下来;
❷把每年拨的救济款和其它资金,用于以工代赈,改造本地区的生产条件,如打坝淤地、种草种树、平整梯田,以及根据可能条件使用太阳灶等,逐步改变农业结构,恢复生态平衡;
❸鉴于定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增加太多太快,要通过自然渠道,有计划的移民出去。建设河西商品粮基地,可以吸收定西的劳动力去参加,既可以解决建设河西基地的劳动力问题,又可以疏散一部分定西的群众到河西定居。同时,在征兵、招收矿山工人时,要分配一部分名额给定西地区,这也是疏散人口的积极办法。
(3)为了建设河西走廊和改变甘肃定西、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的面貌,国务院拟每年拨款2亿元,作为专项基金存入建设银行。当年使用不完,可以转为下年使用,连续拨款10年,但要把这些钱切实用好,不能“撒胡椒面”,不能浪费。
(4)现在各地方的经济情况起了变化,民政救济费的分配,不要象过去那样分散,要适当集中使用,主要救济那些最困难的地区。对甘肃灾区,这次拟再给救济款2 000万元,1983年初根据灾情再酌情解决一些。
(5)为了加强对“两西”地区建设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由林乎加、李瑞山同志负责,甘肃省和国家计委、经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电部等有关部门参加。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包括专家,制定建设规划,把专项资金使用好,为彻底改变定西地区的贫穷面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甘肃省和有关地区要对该地区的干部认真进行教育,把班子配好,振作精神,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把家乡尽快建设好。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国务院很快组成以林乎加为组长的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由林乎加、李瑞山、钱正英等同志主持,农牧渔业部、经委、水电部、计委、财政部、林业部、科委、商业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于1982年12月3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讨论了领导小组的任务和工作范围,以及近期工作等问题。大家认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原则同意了计委、经委提出的“三西”地区建设方针,并提出连续10年拨专项基金每年2亿元,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开发自然条件较好的河西地区和改造自然条件最差的定西地区,在国内区域性开发建设中,具有试点示范作用。领导小组成员认为此项任务十分重要,决心同力协作,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并决定了以下事项:
(1)“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的任务是: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包括专家,协助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和实施“三西”近期和长期建设总体规划,把专项资金使用好,全面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精神。
(2)此项基金存入建设银行(使用过程中可存入农业银行),要做到按计划分项目使用,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可以跨年使用。具体使用范围待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定。要讲求实效,解决问题。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甘肃、宁夏对上述地区原来已定的资金安排保持不变。专项基金由领导小组协助省、自治区按照规划,安排建设项目,确定使用计划,按项目分期付款,实行合同制, 进行验收。
(3)“三西”地区的开发建设要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和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要从农、林、牧、农村能源、水利、交通、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教育科研、商业、移民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开展工作,进行全面的开发建设。请有关部委对“三西”建设协助地方作好规划工作,请水电部协助提出水利规划,林业部协助提出林业规划,并帮助实施。委托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组织专家帮助计委协助省、自治区做好上述地区的长期建设规划。农村能源问题由中国农业工程院组织力量开展工作。请民政部提出以工代赈的方案。
(4)定于1983年1月10日在兰州召开第2次领导小组会议,协助省里审议和制定1983年计划,并研究组织力量开展长期建设规划等问题。
(5)领导小组设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农牧渔业部, 由杨珍同志负责。甘肃和宁夏要相应组织专门机构。
为了加强对“两西”建设的领导,根据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精神,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21—22日,在兰州召开了“两西”建设座谈会,决定成立常设机构“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葛士英任总指挥,金克仁、韩正卿任指挥,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负责“两西”建设的日常工作。“两西”范围的地区(市、自治州)和县(市)均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各地、县的建设工作。
1983年1月11—18日,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在兰州召开,其后又于1月23日至25日在银川继续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关于“三西”地区农业建设决定的精神,并分别听取了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汇报,对于生产建设方针、近期和远期的建设规划设想、管理使用专项建设资金的办法以及1983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林乎加和李瑞山同志在会上分别讲了话。根据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向国务院上报了专题报告,确定了“三西”地区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重大方针、建设目标与任务、主要措施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同时确定了1983年的建设计划。从此,“两西”建设开始起步,甘肃有史以来最大的区域开发和跨地区的扶贫开发项目正式付诸实施。